2024年主流品牌轻薄笔记本盘点及选购攻略

2024年主流品牌轻薄笔记本盘点及选购攻略

【前言】

本期更新时间2024年5月。目前上半年该发的笔记本新品基本上都已上市,618前市场布局已定,10月秋冬新品发布之前,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笔记本参数应该怎么看?

按照参数选购笔记本,首先要知道哪些参数比较关键,哪些参数会影响使用体验。不了解笔记本的人可能只知道“大内存”、“i7”、“独显”,有些一知半解的用户已经知道“标压处理器”、“屏幕色域”或“性能释放”,但对于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笔记本尤其是轻薄本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我之前写过一个科普,说的是怎样看配置。实际上真正有用的信息会看的人很少,宣传页永远只会说好的,重点不是看厂商吹了什么,还要看他没吹什么:

  • 没提屏幕色域,大概率是低色域屏(在2024年完全不可接受);
  • 没提性能释放,大概率散热比较差;
  • 没提续航(比如只提快充),大概率续航尿崩。
  • …………

影响轻薄本体验的关键因素

我认为是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与市场上能买到的产品的合理匹配。

很多人的选择很盲目,“听说XX品牌比较好”、“听说XX产品性能强、性价比高“作为选购依据。结果呢:

日常办公、追剧,最多剪剪短视频,结果抱回家一个傻大黑粗、续航差的游戏本,浪费性能;
需要高性能,买了主打便携、性能释放也弱的核显轻薄本根本没法用;
更惨的是被实体店骗,买到既没性能、又没便携、还没性价比的韭菜本。

所以参数不能只看处理器显卡这些性能配置。在满足性能的基础上,便携、外观、屏幕等其他方面的体验,往往是区分优秀产品和割韭菜产品的关键。

都是i5处理器+核显、内存硬盘也看不出差别,但可能有一款是2.8K高素质屏、金属机身、强性能释放、大电池、优秀做工的精品,而另一款是低色域屏、大塑料、弱鸡散热、小电池、粗糙做工的低端货色。

而由于预算的限制,便携、外观、细节等方面也只能有一部分需求能得到满足:

  • 性能:满足“吃饱”的要求;
  • 外观、便携等其他方面:满足“吃好”的要求;
  • 预算:限制了“吃好”的程度。在预算范围内,首先要吃饱,然后尽可能吃好。




(当然有些个性化的需求对于某些用户来说也是刚需,有些情况下可能不得不牺牲一点性能,为了直观这些情况就不在图里体现了)

所以这一篇,我不准备谈硬件基础、三大件详细配置,而是从性能需求和综合体验出发,来聊一聊选一款“水桶”级的轻薄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才能更好的契合自己的需求。

哪类轻薄本最适合自己?根据性能需求确定

按照性能,市面上主流轻薄本大体上分为核显轻薄本、独显全能本、高性能轻薄本(创作者本)。我们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使用场景、娱乐需求(如游戏),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品类。

在性能方面,核心参数其实就是处理器和显卡,而性能能发挥多少,还要取决于散热规格和性能释放水平。

内存已经普遍16G起步,32G开始普及,板载内存建议直接上32G。固态硬盘已经普及,能上1T就上1T。

对普通用户来说,有些困扰的可能是处理器平台的选择,酷睿/锐龙/低压/标压该怎么选。我也不长篇大论了,配置方面,2024年轻薄本/全能本推荐配置,处理器首选酷睿Ultra H系列或锐龙8845H、7840H,预算有限i5-13500H或者7735H也可以考虑。内存建议32G DDR5/LPDDR5。

主要区分是显卡,要不要独显主要看游戏和创作的需求,大型3A游戏、专业图形创作、设计需要RTX独显,主流网游、工科画图作业、日常P图剪剪视频,核显就可以了。更高性能需求,选游戏本。游戏本选择更简单,目前主流是HX处理器,预算充足就是14代HX,看重性价比13代HX、锐龙7000HX都还可以买,性能差别不大。显卡4060是甜品级、4080以上是发烧级,4050和4070有点鸡肋。

衡量综合体验考虑的“参数”

影响轻薄本综合体验的因素,我大体归纳为6个方面:性能(包括散热、也与温度、静音体验息息相关)、轻薄(便携性)、外观(包括工业设计、用料做工、质感)、屏幕素质(分辨率、色域、亮度、护眼等)、续航和输入/输出(包括键盘、触摸板、接口配置、拓展能力等)。



性能:除了配置,还要考虑散热和性能释放。同时过于激进的性能设定,也可能影响静音、表面温度和续航体验。

  • 便携:便携是轻薄本乃至是笔记本存在的意义。我个人认为轻比薄更重要。
  • 外观:这一点不用多说,定位越高的产品,外观越好看,细节配置和质感越好,也越贵。为外观和细节买单,我认为是值得的。
  • 屏幕:2024年2K+高分辨率、16:10比例、高刷新率已经在主流价位普及,FHD高色域屏已经是最基础的配置;
  • 续航:对于能耗比依然不够出色的Windows笔记本来说,续航好不好,主要看电池容量,其次看性能设定。
  • I/O:键盘手感和布局决定了输入体验,接口的种类和性能影响实用性,内存硬盘能否拓展决定着能否满足未来的使用需求。为了追求轻薄,主流轻薄本这些方面其实越来越倒退,但也有一些以此为卖点的商务本。

性能之外,哪个方面最重要?很难说,或者说都重要。要结合每个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来确定对不同侧面需求的权重,综合判断。

选笔记本,最终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好了,下面终于可以进入正题了。按照前面的标准,点评一下2024年度各方面综合体验都比较亮眼的全能轻薄本,并且归纳一下各自的优势和短板。

联想ThinkBook 14+ 2024:全能本卷王

卖点:在上代标杆级接口和拓展能力、不俗性能的基础上,性能、屏幕、接口、键盘进一步升级,卷到底的一款全能轻薄本。

接口拓展实用性同级无敌,70W性能释放(独显版100W)、高达3K 120Hz广色域屏、超全接口新增TGX显卡坞接口、双硬盘位、全新ThinkBook独立方向键键盘,85Wh超大电池,各方面都拉满了。

个人尤其推荐采用锐龙7 8845H处理器的锐龙版,5500档配齐32G+1T性价比更高,核显性能打打网游也没有压力。

不足:相比2023款重一点。

一句话点评:可以闭眼买的一台全能王者,对超全接口、硬盘拓展有刚需、追求实用性的选择

机械师曙光16 Air:超高性价比大屏全能选择

卖点:只要4500档,即可实现全新锐龙7 8845H处理器、2.5K高刷高色域屏、32G内存、支持双硬盘位、接口也比较齐全的全能轻薄本。

性能释放65W,表现也不错,重量1.9kg、18mm厚度、75Wh大电池,在这个价位都是可圈可点,相比一线品牌更具性价比。

不足:售后覆盖一般。

一句话点评:喜欢大屏、对性价比要求较高的选择。

联想小新Pro 14 2024锐龙版:全能标杆

卖点:依然是标杆级的全能本,65W+性能释放、2.8K高刷屏可选OLED、接口齐全。2024款电池增大到超大的84Wh电池。不过5500内只能够能到单硬盘位的2024锐龙版或2023酷睿版,双M2 2280硬盘位的2024酷睿U5+32G版得加钱。

小新Pro 14 2024

不足:OLED屏版本无色域切换,键盘手感一般。

一句话点评:各方面都照顾到,5K+预算“闭眼入”的选择。看重性价比可能选择2024锐龙版,电池更大、功耗优化,核显性能也比更强。看重双硬盘位,可选酷睿版。

华硕a豆Air 14 2024(锐龙):轻薄高颜值兼顾性能

卖点:1.29kg重量更轻薄机身实现50W性能释放,相比其他产品1.4-1.5kg的重量更轻,粉、绿双色可选高颜值、2.8K高刷OLED屏、华硕OLED适配业界最好、大电池续航不错、键盘手感好。

华硕a豆14 Air

不足:目前没有更低调的银色版可选。

一句话点评:兼顾高颜值、轻薄机身与性能释放的选择。

荣耀MagicBook 14 2023(酷睿):长续航出色质感、智能互联生态

卖点:B面玻璃质感突出、50W+性能释放、75Wh大电池+OS Turbo功耗性能优化,性能和续航都比较突出,智能互联生态更成熟,特别适合荣耀全家桶用户。

MagicBook 14 2023

不足:只有一个USB-A接口,尚未更新2024版(2023酷睿版核显性能有差距)。

一句话点评:兼顾长续航与高性能、配合荣耀智能生态体验更佳。

同价位可以买到荣耀X14 Plus 2024锐龙,升级到8845H和2.8K 120Hz高刷屏,但是散热和质感相比MagicBook 14有差距。

喜欢大屏、需要更高性能,还可以考虑性能更强、定位更高的MagicBook Pro 16。

惠普星Book Pro 14 2024:一线品牌中的性价比

卖点:星Book Pro 14就像是“小一圈”的小新Pro 14,性能(45W)、散热、接口配置、电池都略逊于小新Pro 14一筹,但价格也更实惠一些。尤其是锐龙版,酷睿版新品U5+32G要5699,稍贵了一点。

不足:OLED不支持色域切换。

一句话点评:5K档一线品牌R7+32G+1T一步到位、相对实惠的选择。


RedmiBook Pro 14 2024酷睿:放弃CNC,性价比取胜

卖点:今年今年RedmiBook Pro放弃了CNC一体成型工艺,看齐老大哥联想的性能释放(65W/70W)、双硬盘位、超大电池,屏幕素质好,但是差异点也就没了。

前期价格缺少一点惊喜,不过目前已经破发,14寸版本U5+32G内存已经降至5000出头,比首发降了400,竞争力就比较突出了。

不足:俩硬盘位都是M2 2242,实用性一般。

一句话点评:香不香看价格,降价后竞争力凸显、性能表现突出的全能本。

总结和展望:

以上就是目前市场上5000档主流价位比较值得推荐的全能本,目前采用锐龙7 8845H/7840H处理器的产品更具性价比,大部分2024年的酷睿Ultra处理器、性能释放较好的新品主力配置目前还在5500+,如果可以降到5000出头,市场竞争力会更强,期待价格战来的更猛烈些吧。


编辑于 2024-05-09 12:10・IP 属地北京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