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能不知道这点儿事?(一)

产品经理能不知道这点儿事?(一)

作为一个曾经在战场上玩命的“伪产品经理”,近一年时间我参与了很多产品的讨论和制作,有的正在孵化中,有的现在已经开始,有的已经上线了,有的仍然在不靠谱阶段。

在过程中,我发现参与的人都不约而同的犯一个病:一坐在会议室正式讨论,就天南海北,以说痛快了为主;在饭桌上,说起产品经理的修养以及产品的陷阱,头头是道。

我没有说反。

这是因为:自己做产品是一个话题,产品经理的修养是另外一个话题,互相没关系。这中间有断层,没有把尺子往自己身上比划。

我原来也有这个毛病,一遇到具体的事,理论和指导思想就都忘的一干二净了。现在我尽量把持住自己,这篇儿我就列举一下都在哪些方面把持。

分四个方面,

用户篇

1、用户的根本需要

谁都知道不论做To C还是To B,都要先分析Persona,找到用户是谁,然后分析他的需求。

这话没毛病吧?错了,其实有大毛病,“分析他的需求”这句话就有毛病,为什么呢?用户是没有需求的,用户提的需求都是根据他的环境和见过的东西想象的解决方案。作为项目组的产品经理,你应该提出解决方案的,而不是用户。

在讲课的时候,我经常说一个笑话:假定你的客户是一群大猩猩。大猩猩看见鸟在天上飞,想去哪里直接翅膀一张就去了。就跟项目组说,你要让我能飞。项目组很牛的,会基因改造,立马答应了,不过要把大猩猩的肌肉量减少80%,骨头变成空心儿的。大猩猩一听急了:“这不连猴子都打不过了么?不行,我要又能飞,体型、肌肉、骨头又要和现在一样”。项目组也急了:“再见,祝您生活愉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猩猩经常看到鸟飞,他只有这一个方案,这就是他的需求。

怎么解决?只需问一个问题:您为什么想飞呢?

大猩猩们会回答:我想飞到树上摘香蕉吃,这种傻问题还用问?

结果不言而喻,项目组做了一个梯子。

看,需求和需要是多么的不一样?那么应该找需求还是需要?

但是这仍然不是这部分的主题,这部分的主题是“根本需要”。即使产品经理询问客户需要了,客户也会说出很多,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做“学校招生”的项目,询问了招生的老师和主任以后,得到一堆需要:要招生快,要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要帮助推广学校品牌,要给招生老师计算分成,要学生能二次分享,要能提醒尽快支付学费。。。

这些都是需要。每一个都有意义,项目组的产品经理当时踌躇满志的,发心立誓的一定这次做一个牛X系统。要走的时候,校长拉着我们的手说:你看我们6月、7月份就是主要的招生季节了,你们能不能今年让我们用上?

当时刚放完劳动节长假。。。项目经理一下就瘪了。

不过后来我们问了一个问题:您觉得所有刚才讨论的,哪个最重要?校长丝毫没有犹豫:让招生老师能拉学生报名。

你看,这就是根本需要。一个招生系统的根本需要可不就是“报名”么?

然后项目组的小伙子们真的只用了一个月做了微信小程序,给招生老师和第三方机构做的,学生用微信扫码,然后填写报名表,系统记录了这个学生谁招进来的,后台能导出一个Excel。就这点儿功能,一个月足矣了,然后上线了,然后就开始用了。

总结一下,当分析用户需要的时候,把着一个愿景做,找到根本需要,其余的以后再说。

2、怀疑一切,所有项目组自己提出来都叫“假设”,千万别当真。找最终用户聊。

不论一开始做多么严谨的需求调研,后续总有一些事情不确定,这时候产品经理就会自己做主,把自己当成用户。

本质上说,这是对的,要不然呢?总要继续做下去不是?

但是产品经理往往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把所有自己做的结论都当成假设,把所有假设列一个单子,找最终用户确认自己假设的对不对。

我有一次参与了一个项目,给渔民做App,具体功能跟简单,就是填写表单,然后提交。一共3个月的项目,需求讨论小一个月,所有的都想到了,就连在海上是不是有手机信号,离岸边多远就能连网了都想到了,我们都坐船下海做调研了。但是在第三次showcase的时候,还是几乎失败了。

产品经理是UX出身,产品流程和体验都做得很好。前两次showcase中,项目组每个人都试用了,渔业的官员也用了,大家都对用户体验赞不绝口。直到第三次Showcase,找了一个渔民试用,他一开始用,我们就知道:“完蛋了”。

你是不是猜“渔民不懂IT,不会用?”,你错了,人家天天填这个表,只不过不是在手机上,对于填表这一套比谁都熟练,连教都不用。

问题出在“手”上:渔民的手大!我的手就够大的吧,我们项目一240多斤大胡子的手比我还大,可是渔民的手比他的还大一号。

手大怎么了?手大手指头粗啊,手指头粗按钮按的不准啊。产品经理是按照正常的间隔和大小设计的输入框和按钮,谁用都没问题,但是渔民用的时候,需要点好几下才能“凑巧”给输入框焦点,填写最后一个输入框的时候,一不留神就碰到“提交”。海洋局有规定:提交了以后如果撤回,要发邮件说明理由,流程很麻烦。最后,人家渔民挺好说话的:The App is good, I'd rather use the paper one.

总结一下,怀疑一切,你自己想出来的,那叫”假设“,别把”假设“当真事。

3、加强用户反馈,用数据分析做支撑

用户反馈分为两个层面:反馈和信息收集。

先说信息收集,为什么说做一个App不是三两下就完事了,因为有很多的隐性工作,比如设计用户行为收集。不论什么样的App,如果不是做着玩的,总得知道人家怎么用吧?你就即使做两个功能,也得知道用户喜欢哪个是不是,直接问么?好,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做用户调研的时候,用户在问卷上填写经常使用功能A,但是我们死活看数据就是功能B被点的多。不是用户成心骗人,他真的认为功能A用的多,为什么?因为功能A是惊喜型功能,给用户留下的印象深,曾经给用户帮了大忙,而功能B是大众功能,谁用了都不会记得。

所以,”觉得用了“和”真用了“,是两码事。把用户的使用习惯收集起来,数据不会撒谎的。

再说反馈:反馈是两个作用,

第一,听到用户真实的声音;

第二,给用户一个发泄的渠道;有时候这一点比第一个更重要。举个例子,每次点充值的时候就闪退,害得用户买不了道具,谁需要发泄一下?重度使用的用户哇。不是重度用户就立马卸载你的App了。

重度用户好比情人,爱的时候是真爱,会帮你做很多免费推广,逢人就说你App好;可他恨你的时候也是真恨,逢人就说你的App骗人。这时候你要是提供了一个反馈的渠道,他到这里面说,即使你回复的不及时,大多数情况下他也是在这个渠道骂街,好比一个人恨你,他如果能指着你的鼻子直接骂,就不会跟别人说骂你的话了。直接骂多解气,气撒了咱再好好解决问题。

下次说:功能和内容篇

编辑于 2019-10-16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