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中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4. 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中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本文作者提供建组培训,联系方式详见最下方。)


阅读疗法放在团体用里和一个人阅读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在一个团队、一个小组里面,去读一本可以带来深刻觉察的书,然后去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人生、谈自己的生命故事——为什么这样就能够获得成长呢?为什么它就是有疗效的呢?

欧文·亚隆是一位团体心理治疗的大师,他对于团体治疗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团体治疗的60个疗效因子——在团体心理治疗里面会起作用的心理因素。我们把这60个疗效因子与团体互动式阅读疗法相对照,看看在我们的方法里,有哪些起作用的疗效因子。(这些疗效因子,大家如果参加了我们的成长小组,或者自己尝试组织一两次,就能够深刻地“体察”到。)

4.1.情感宣泄,学习表达我们的感情

情感宣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讲出心事,2)学习如何表达我的感情,3)能够说出困扰我的事,而不是压抑下来。

小组最明显的功能就是“情绪宣泄”。大家在小组里面会直接讲出自己的心事:自己这段时间有什么苦恼,遇到什么问题,比如刚刚失恋、白天和领导吵了一架、和老公关系不好……都可以在小组里说。同时对于没有说或者是在一个团体里不太会说话的人,他看到别人失恋了、和人吵架了在小组里都可以谈,那他就会想:我也失恋了、我也吵架了,我是不是也可以说一说?

很多人都不会表达,遇到问题就憋着,或者一个人闷着,因为对他而言,他有一种“要坚强”的“驱力”,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小组里面,看到别人如何倾诉自己的心事,他也开始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能够说出一些困扰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压抑下来。这种情绪宣泄的力量,甚至会慢慢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有时当情绪非常不好的时候,内心清楚地知道了,我可以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去表达一下,因此他“内在的容量”也就同时变大,在遭遇极端情绪时能够暂时hold住,也就是提高了对情绪的观察和管理的能力。

当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学会了如何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就能同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情绪时如何去表达,他会学会当面表达清楚,或者找朋友、亲人来疏解情绪,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自己憋着,或者不再用行动来表达,或者不再心里一直抱怨“你为什么不懂我”。

4.2.交换信息,小组成员会给我们中肯的建议

“交换信息”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小组成员建议或忠告我去做某事;2)小组成员告诉我怎么做,他们有同样的经历,并且有成功解决的经验;3)小组成员为我们的困境提供新的信息,可能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4)小组成员对人生问题给我提供不同的角度的看法。

在我们的小组里面,有时我们的组员会直接对其他组员提出建议,有时这个建议是合适的,有时可能是不合适的。只要不是在玩“是的,但是”的心理游戏,就会有所收获。很多时候你可能碰到这样的情况:你遭遇的事情是别人刚好经历过的,特别是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如和领导的关系、和伴侣的关系,也许你说的事情小组里有另一个人有过类似甚至同样的经历,他就能直接告诉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或者他会给一些建议,或者分享他之前的一些经验教训。

作为普通人,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多是比较类似的,大部分人遭遇的困难都在于如何去处理和人的关系:职场关系、情感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等,有时我们的伙伴就能提供一些直接的建议、劝告,或者其他有用的信息。

4.3.帮助他人令我们更加尊重自己

在团体中,帮助他人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帮助别人令我更加尊重自己。2)帮助别人,且在其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让我们更自信。

第三个疗效因子跟前面一类疗效因子相关:如果在小组里面,我们的分享或建议能够帮到别人,我们是不是感觉特别好?我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自尊也提高了?这就叫“利他性”。

在小组里面,帮助别人能够让我们更有价值感。如果能够帮到别人,就等于在对方的生命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个能够提高我们自己的自信心。也许,日常生活中,你看到别人遇到了困难,你想去帮忙想去提建议,你却害怕被拒绝,害怕“心理碰瓷”,但在这个小组里,你就可以提建议,可以去表达,并且很多时候你真的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非常有效的方法,帮助到了对方;或者你能够理解到对方,让对方感觉到情感的联结;或者你的分享让对方发生了共鸣,让他感觉到“原来有一个人是懂我的”;或者你的反馈,让对方感觉到接纳和包容……在这样的场合中,我们就能够发现自己是有价值的。帮助了别人,我们的自尊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从无价值感无意义感中抽身出来。对于有些组员来说,这几乎是一种完全出乎意料的效应。

4.4.团体凝聚力让我们不再感到孤独

团体的凝聚力,让我们感觉归属某个团体且被团体接受,归属于由了解和接受我的人所组成的团体,从而不再感到孤独。

团体的凝聚力跟归属感有关,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当代,归属感也是独生子女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他总会觉得自己是单独一个人,没有兄弟姐妹,他也很难归属到某一个团体。而当你长期地参加一个团体,你就会自然获得一种归属感。你会觉得,我心里有事情,我是有地方去说的;我碰到任何事情,有些人是能够接纳我的——这就是归属感。

同时,团体的凝聚力也解决了很多内心孤独的问题,很多时候可能你遇到事情只能一个人去解决,很多情绪只能独自承担,甚至有时候和爱人都无法沟通。比如有些女性,碰到一些职场、生活中的烦恼,跟男朋友或者老公一沟通,他马上就着急:“那怎么办?”或者也有可能指手画脚。他不知道,其实你就是想谈一下,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很多男性遇到烦恼的事,可能跟爱人都不会讲,很多时候就憋在心里,因为男人很多时候都有这样一个“要坚强”的“驱力”——要坚强,绝不可以表达自己脆弱的一面。有些人本来就是亲密关系存在问题,本来就是“两个人的寂寞”——和对方处在沟通的困境中时,也是无法获得倾听的。或者是,有些事情你感觉无法跟别人谈,你担心会受到批评、评判,无法被人理解。但在小组中,大家在一个觉察与专注的场中,评判往往会退居幕后,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因此小组常常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与庇护所。

4.5.普遍性因素,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并非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

普遍性,包括3方面的内容,1)了解我并非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在类似的阶段,别人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是同舟共济的”。2)明了我的情况不比别人糟多少。3)我们的成长及我们的困境,几乎是人类所共有的,比如糟糕的父母、无可奈何的伴侣关系等。

在群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这个问题,不是我一个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是我一个人失恋,不是我一个人婚姻里有困难,不是我一个人有那种痛苦,不是我一个人情绪不好……其实每个人都有类似的问题与困惑。在这个“类似”里面你就能够发现,原来你的问题,大家都碰到过,多多少少会碰到,甚至有的伙伴刚好碰到同样的问题并且更严重。如果他们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会告诉你他们原来的方法;或者他也正在经历,他们就能给你很多的理解与共鸣。

还有很常见的一点,小组里我们时常会谈到我们的父母,特别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常常觉察到父母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我们可能会把很多的困难或情绪问题,归结于我们的父母,同时怨恨他们。当然,从理论上来讲,一个人的问题几乎都是从幼年时候开始的,父母一定有责任,但至少在这个小组里面你会发现,其实没有哪个父母是完美的,父母都有相似之处,都有相似的缺点,比方说可能都会忽视我们,可能很多人会有过分严厉的父亲或控制欲超强的母亲,这样的父母很普遍,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爸爸、妈妈是这样,他们并不比其他的父母更坏、或者更不负责任。这些就是“普遍性”,人类其实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4.6.人际学习,改善我和别人交往的技巧

人际学习是成长小组对我们最直接的帮助,这包括6方面的内容,1)小组让我知道我给别人留下了何种印象。2)其他成员诚实地告诉我,他们对我的看法。3)小组成员指出我一些恼人的习惯或举止。4)让我了解到,有时我憋着想法不说会使人困惑。5)改善我和别人交往的技巧。6)让我感觉对小组及其他人更信任。

小组有时候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知道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在小组里面,大家会反馈给我:“我觉得你这样说我有一种……的感觉”。我们在日常社会交往中,我们不可能问对方:“我这样对你,你有什么感觉?”别人一般也不会直接给我们这样的反馈。但是在小组里面,你就可以这样去问,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要想知道你给对方什么样的感觉,你就可以直接去询问,其他的组员也会诚实地告诉你他的感觉,和他对你的看法。“人际学习”是和下面一个疗效因子“自我觉察,进一步发现并接受过去不自知或不能接受的某方面自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4.7.自我觉察,进一步发现并接受过去不自知或不能接受的某方面自我

自我觉察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与人互动,进一步发现并接受过去不自知或不能接受的某方面自我。2)了解到我对某人的爱憎可能和对方关系不大,反而和我过去对某个其他人的心结或体验有关。3)了解到我所感、所想的缘由(即了解我的问题的某些原因及来源)。

比方说情绪问题,通过在团体里读书并互动,我们会慢慢了解我们的情绪可能和对方的关系不大,反而和我过去对某个人的心结或者体验有关,简单地说这就是移情。我们慢慢体会到其实我对某个人的愤怒,可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他这样讲可能旁边人都没有愤怒,只有我一个人愤怒了。如果他这样讲所有人都愤怒的话,那么可能他这个话本身就有问题,但是一圈人都没有事就你一个人愤怒了,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我把某一个愤怒放到他身上去了,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小的时候某一个人的影子,当时我没有办法表达愤怒,这个时候我表达出来了。其实我的愤怒不是对这个人,可能是把对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是把对某个老师的愤怒放到了这个人身上。了解到我所感所想的缘由,了解到自己的情绪的原因来自于哪里,通过这样的互动你就慢慢的知道你情绪的原因。

再比如说,我参与的小组里曾有一个组员,他突然有一个自我觉察,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一个习惯性动作:一种很有防御性的笑,就是“呵呵”。只要是跟别人有任何冲突或者他不认同别人的观点的时候,他就这样“呵呵”一笑。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习惯,也没觉得这是个问题,突然在某一次小组活动中,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问题,是他人际交往中一个非常大的防御,因为他无法表达自己的不满、自己的不同意见,他只能“呵呵”,内心其实可能暗忖:反正我是这样想的,我只是不愿意表达出来。“呵呵”就是让你不舒服:我不愿意直接表达,但我也不想你那么得意。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可以在小组里面去核实,看是否小组里面大多数人都感觉到这个笑的问题。

或者有时你对某一个人有意见,和某个人有些冲突,这时你去向这个人去核对就可以了。你可以此觉察到自身,如果获得小组成员的不带攻击性的反馈,告知你看到你这种防御行为时他的感受,你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大的自我提升。

具体来说,我们那个组员的模式是有不同意见他就“呵呵”,如果他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大家都就可以讨论双方意见的异同,实现有效沟通。但是他一“呵呵”,别人一方面感受到他的不认同,一方面又会觉得他只是笑笑,也不能确定他是否认同,似乎也并不是不那么反对,但又感受到一种无法表达的情绪,这样对方接受到的就是一个矛盾信息。如果在他日常人际关系中,他都是如此去表达的,很显然这会对他的人际关系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只要不断地这样去核对,就一定提高改善我们人际沟通的效率,同时也会感觉到伙伴之间的相互信任,最后实现真正的自我了解或者叫自我觉察,换句话说,就是与人互动,获取自知。

除了自我觉察的核对外,小组成员也会指出我们一些恼人的习惯,或者一些特征性的举止,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有些行为其实是会让别人有一点点“烦”的、甚至是让别人非常愤怒的。这也是自我中“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那一部分,是很难自我觉察到的(这一部分恰恰是我们深层的人际交往模式的一部分),但是在小组里面,大家有时会直接指出来。

当然,正如在个体咨询中,咨询中的解释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一样,小组的这一功能的实现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关系基本建立,彼此信任,凝聚力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因此这样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小组活动的后期。一开始就这样直接表达的话,很容易导致冲突,因为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彼此还处在初步接触的试探阶段,还没有准备好暴露自己的深层问题,对于对方指出的问题很难没有防御地自我反省,反而会感觉是被指出错误了,会加强防御,甚至这种防御会导致他离开小组。然而,我们也无需对这一可能过分忧虑,作为一个以心理治疗心灵成长为目的的组织方法,团体互动式阅读疗法和团体咨询一样,也是有设置的,设置本身就已经在规避这个问题,详见后文。


《如何创建一个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专栏简目

1.亲历“少有人走的路”——我如何用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改变了我的一生

2.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的活动流程和规则

3.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为什么要读书——阅读疗法

4.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中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5.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帮助我们改善“亲密关系”

6.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里如何互动:“谈感受”与“做反馈”

7.如何招募一个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

8.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的注意事项

9.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里的“组织者”和“主持人”

10.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的历程:蜜月期、磨合期和收获期

11.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38个问与答(Q&A)

12.另一种互助小组——互助式学习小组

13.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招募书(范本)

14.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契约(范本)


【关于作者】

《如何创建一个互助式心灵成长小组》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提供建组培训和督导,联系方式:

手机:15802791997

微信:huoran20150429

编辑于 2019-04-10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