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经理必由之路(一)- 什么是利率

金融产品经理必由之路(一)- 什么是利率

小时候,我的压岁钱爸妈不让花,必须存银行。此事使我苦恼,因为别人家孩子过完年手头充裕,可以买零食,我却依旧拮据,买啥还得看爸妈脸色。唯一令我开心的事,便是眼看存折的余额和我的岁数一起长大,并且每年去存钱时,还会有额外的百来块,爸妈称它为利息。利息这个事物让我觉得神奇,银行帮我保管压岁钱不算,还给我小费,我只觉得不对劲,爸妈也解释不清楚,后面就没深究了。

存压岁钱的经历让我童年便接触“利息”这个概念。把钱存在一个地方后,额外生出来的钱 -- 就是童年的我对利息的普遍认知了。

大学我修了金融,教科书的目录中,利率单独成为一个章节,这让我吃惊。这个小学生就懂的概念,竟要专门一个章节说明,我颇觉诧异。

但是学完以后,我承认利息确实不简单。如今人们掉进金融产品的坑里,也是因为对利息的概念理解太肤浅。比如,好友最近和我说买了一个保险,问我买的值不值:每年末交10000保费,交10年。从第21年开始,每年末返还15000元,连续返10年。

粗浅理解这个产品,便是每年存1万,20年后每年多返50%,利息确实不低。但如果我告诉你,买余额宝都比买上面的保险划算,你信吗?

利息这玩意儿

对一件事情是否熟悉,就看我们能否精确定义它。利息到底是什么呢?现在我要给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利息就是资金使用的价格。为什么银行要给我们利息,便是因为它暂时占用了咱的钱。

而银行拿了钱,干了什么事儿,大家都清楚:低买高卖,高卖给更加需要钱的人,赚取利息差。所以钱具备商品的属性,有价格,可以用来买卖。如果我们用看待商品的角度看待钱,就会有迸发新见解。比如,大银行就像大超市,议价能力高价能力,能用更便宜的利率买到钱,也用更便宜的价格卖出去。所以大银行给的存款利率,通常比较低;同时,大银行也不做利率高的项目。

我的钱值多少钱

这时聪明的你可能想到,既然钱是商品,怎么样知道自己的钱卖的值不值?为什么银行活期存款的利息比P2P低这么多?

这时就到“风险”出场了。风险,简而言之就是不确定性。钱存银行里,银行倒闭的风险几乎为0,还要提供各种服务,比如ATM机,手机银行等,我们承担的风险小,所以银行给我们的资金价格也低;钱存P2Pp平台,借款人还不起钱的风险高,所以平台给我们的利息就高了。

认识风险以后,判断利息高低虽然逻辑上清晰,但我们依旧没有直观的了解。比如我们知道西瓜卖2块钱一斤是比较合理的,20块一斤就是天价,那怎么对利息形成这种具体认知呢?

你我都可以躺赚

行文至此,我们一直都在用利息这个词,它等于本金*利率,是一个绝对值,所以存在看不出价格高低的缺点。比如我花了20块买西瓜,隔壁老王也花了20块,但是我买了10斤,他买了1斤。所以只有绝对值(价格,或者利息)是不能看出贵贱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将用“利率”,来表示资金使用的价格。

上面我们说到,利率高低的判断,要看资金使用的风险,比如银行很安全,所以它报的利率很低。与此同时,银行还提供了衍生服务,比如ATM机,人工客服等,这些服务需要成本,因此更压低了银行的报价。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借款人,他和银行一样安全,但是他不提供衍生服务,因此能给更高的利率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借款人便是国家。我们会用“富可敌国”形容一个人有钱,但即使是国家也缺钱。国家解决缺钱的主要方法,就是发行国债。

国债就是国家为了借钱发行的借据,比如国家以1000块每张债券卖给购买人,然后5年内每年底分红30块,第5年年底归还1000块。这种就是5年期,年利率3%的国债。

如果小明在2015年买了100张上述国债,他每年底就能拿到3000块利息,在今年年底就能收回10万块的本金。

因为国家借钱不还的风险极低,所以我们把1年期国债利率叫作“无风险利率”,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大概在2%-3%之间。无风险利率是资产定价的基石,它对金融而言就像土壤对于树木一般。

它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就在于,这个2%-3%的无风险利率,是我们的最低报酬率。如果一个项目收益低于这个值,就完全没有投资意义,因为我们不如购买基本毫无风险的国债。个人理财界的网红-余额宝,收益也大都来自国债。通常而言,只要买国债,就能躺赚。

现在我们不仅知道西瓜2块钱一斤是比较划算的,也知道年利率3%是投资的底线了,因为对利率的具体认知,就来源于无风险利率。一方面他是我们投资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另一方面,投资风险越高,利率就应该超出无风险利率越多。

今天的100块不是明天的100块

因为有无风险利率,所以社会上闲置资金极少,最起码也会用来作无风险投资。这样的结果便是,社会的总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倘若我们的闲置资金没有随着社会资金的大雪球往前滚,我们就在损失。用一句俗语说,就是今天的100块,不是明天的100块。对于这种现象,财务上把它称作“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间是会给货币带来价值的,因为它起码能以无风险利率增值,这是躺着不动都能发生的增长。

假设我们投资于1个1年期的项目,投资额1000块,年利率12%。

如果此项目有2种付息方案:

· 每个月付10块

· 年底一次付120块

这2种方案本质是一样的吗?看上去差不多,但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每个月对方付息10块后,我马上就能把10块用于投资不低于无风险利率的项目。我马上就能将资金使用权,以不低于无风险利率的价格出售给别人。所以,付息的频率会直接影响收益

这就诞生了复利的概念,复利就是利生利。如果我们一收到10块钱,就追加投资这个年利率12%的项目,这样下来年底能收到的利息是126.8块,比方案2多了6.8元,所以复利年利率是12.68%(我们先不管怎么算的)。

复利往往和高利贷等黑色产业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但是复利是基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合理概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利用它。

还本方式的门道

上面年利率12%的投资项目,如果我们增加1个方案3:每月付息10块,还本83.33(1000÷12)元,我们应该选哪个方案呢?相信读者朋友们对套路已经很熟悉了,肯定选择方案3,因为我们还能把每个月83.33投资于不低于无风险利率的项目,赚更多的钱。

如果我们把每个月的83.33追加投资这个12%的项目,那么我们的实际年利率达到24%。这种按月还本复习的项目,可以用名义年利率12%乘以2,粗略计算实际年利率。

这个知识点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一个极其常见的场景,是用于判断信用卡分期利率到底高不高。比如分期12000块,分12期月利率0.8%,每个月还本1000元,付息96(12000*0.8%)元。年利率是不是0.8%x12=9.6%呢?

显然不是。如果每个月付息96元,第12个月一次性还本12000,那么年利率就是9.6%。但如果每个月都要还本,年利率要翻倍,达到19.2%。这就是为什么银行用各种礼品鼓励用户分期的原因了,因为实际收益很高。

钱的价钱

要算好金钱的价钱,还真不容易,难怪大学课本的利率部分要独立成为一章了。从个人理财的角度看,我们只要心中明晰:利率是资金使用的价格,它和风险、还本付息方式息息相关。而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每个人的武器,用它保证资产不会贬值,更能实现资产的指数式增长。

编辑于 2021-06-15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