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谈量说价

【观点】PPP、EPC、PMC、DB、DBB、CM、BOT留着考试用吧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公私(民)伙伴关系)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简称EPC(工程总承包)

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t—简称PMC(即项目管理承包)

(Design And Build)—简称DB设计-建造模式(在中国称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Design-Bid-Build)—简称DBB(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简称CM)(边设计、边施工)

(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建造-运营-移交)

一个朋友问我,要不要考研读《国际工程管理》学,当时 我就反问他一句,你退休前能保证组织一项国际管理工程吗?在国内,没有这样的市场,你学完到是到非洲国家,还是到中东国家组织这种国际工程呢?

学以致用一直是我讲课的思想之一,做为培训教育,我始终认为我的思想观点没有错误,但现在99.99%的人却在为考试而学习。国外诞生了这些管理模式,相信一定在实践中得到过检验,但是不是一定就是高大上的理念,我认为国人也不用这样崇洋媚外,如DM、CM模式,中国一直也在运用,但做为中国的工程管理人,谁签过成本加酬金合同,但是翻一下制式的工程施工合同会发现,成本加酬金合同是国内工程合同三大模式之一。真的是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在中国没有生存的环境吗?答案并非如此,现在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在国内建筑市场方兴未艾,只是名字稍做了变化,叫费率合同。这种合同模式及其适用于“三边”工程,国外有CM模式,说明“三边”工程并不是中国特色,费率合同我参与过很多,特别是精装修阶段,这种模式可以加快工期,减少招投标成本,对这种合同实战操作研究是非常透彻的。

培训课程里讲述的可能更多的是表面文章,一种合同既然被定为模式,一定有其优点,但优点的背后一定隐藏着缺陷,这是非常正常的管理现象,要快就没法好,要好就没法快,在国内更有一种形象解释,低价中标出豆腐渣。国内考试,知识点集中在分析两种模式的不同,一种模式的做强缺点等等,而我讲的课程是如何 发挥某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优点的同时,如何将其缺陷风险降到最低。在回答家装朋友遇到的资金问题时,我并没有劝他们去找低价中标的工队参与施工,而是让他们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关键的部位,如水电安装的隐蔽工程不能偷工减料,装修的基层要严格把关,当做完这些关键部位工作后,即使资金已经用完,这时你会发现虽然是白墙、水泥地面,已经可以达到居住标准了,同时并不影响后期的装修,将来有了钱,这个季度铺装地板,下个季度铺贴壁纸,再往后更换沐浴器、水龙头等,所有的工序都是以加法形式完成,而不用再去做拆除工序,打磨工序等高污染的工作,就算这种模式操作工程2年才能完工,出来的工程拿到哪都是精品,而不是用两年就发现到处是问题的豆腐渣工程。

编辑于 2016-11-13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