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要学会挑战“镜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在镜头之下会非常紧张,大脑瞬间空白,很多话想说却说不出来,很难有逻辑地准确回答。

这种情况更多会体现在用户交流时、面试时、上级询问的过程中,表现好坏,高低立下,几句话就能让你无地自容。在聚光灯下,你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被放大、被诘问、被挑战,如何正确表达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如何快速、正确表达一件事情更加重要。

30秒说出你的产品亮点

差异点、亮点、创新点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你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区别在哪?我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

你说一大堆有的没的,别人会很混乱。你给他们讲产品架构,可能没人听得懂,也没人爱听。他们只会关注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描述越简单、越直接、越好理解。

如果我现在问你,你能用30秒说出产品的不同吗?
然后我会问你,为什么这些不同你能做而别人做不了呢?
我还会问,你做的这些功能对用户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个问题顺着问几句,很容易把人问崩溃。因为你很难回答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甚至你自己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没有深层次挖掘过这个信息。

如果你说没什么差异点,别人做的我都能做,我们更简化,差异点都体现在细节上,那你基本上GG了,相信我你说完后,你的产品就会被pass掉。

我们要学会将产品总结成一句话,突出区别。

那么如何处理这类的问题呢?

包装概念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形式、同样的功能,很难有明显不同。这怎么办?

我们要提出一种全新的概念。

比如:厕所解决人们“方便”问题。有有地方,它叫“智慧厕所”,可以在大屏幕上查看坑位号。还有些地方,它叫“智慧一体化厕所”,不仅能查看坑位号还能扫码获取纸巾。甚至还有地方,它叫“智慧潮汐厕所”,不仅能看坑位号、扫码纸巾,还能人性化地动态增加厕所数量。

你看解决同样的问题,你增加一些小功能,就能包装出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是甲方,难道你不想看看这种产品吗?

界限突破,资源整合

一个产品功能没什么可以讲的内容。但是多个产品结合在一起,那能讲的东西就变多了。

你是否有这种感觉?什么事情都会落到你头上,最后牺牲了自己,支撑了别人。说的就是资源整合这个道理。别人整合你,你就得配合。

比如slack,专门做办公工具。原来一家公司要同时用五款软件,现在一款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题,用户要用多个产品,那你就整合到一个产品上。

突破界限,不仅是内部生态的整合,比如支付宝、微信这样的超级APP。还有内部和外部的整合,比如微信的小程序。

这时,如果别人问你会有什么亮点或是差异点的功能时,你可以说我们能够整合XX生态,实现业务聚合。

现在大多数产品都在玩这一套逻辑。

突出创新

也有这种情况,包装不出概念、无法整合资源,我就是没办法。那就只剩最后一条路,做一点创新功能吧。这个创新就是在已有产品基础上,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情。

一种是“增”,增加别人没有的,用户却想要的。或是别人已有的,我做得更好,比如说交互引导提示。

一种是“减”,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减法,能一步操作的不要用两步,哪怕只减少1S,这都算是突破,最后包装成“每年节省100小时使用时间”,你看这一对比,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围绕产品的五个关键因素

围绕产品,有五点需要关注:商务关系、品牌资质、产品功能、销售价格、服务质量。

产品=商务+品牌+功能+定价+服务。

大家可以理解一下,如果你代表公司去客户做对接,不仅要聊产品需求,我们公司自身的优势能不能说出来。

商务关系,比如我们和华为、阿里合作,有过共创的项目,这样我就能自带大厂光环。

品牌资质,比如公司证书、合作证明、客户口碑,你拿出来对方肯定会看看,说明你有诚意。

产品功能,产品功能和其他产品的区别,以及产品使用上的优势。

销售价格,比较中肯的价格,比如价格低,为什么低?如果价格高,为什么高?

服务质量,我们的服务强在哪里,比如我们24小时服务,并且有服务制度保障说明书(一般公司只会说,没有实际制度),现场驻地办公,先提需求先做功能最后收费。

这都是优势,关键得能总结出来,还得张口就来。

最后

产品经理在内部是产品责任人,在外部就是公司的代言人。

上面这些内容不在于凭空想象,而是根据我们有的东西,我能知道、我能总结、我能讲明白,这是三个阶段,很多人连第一个阶段都不清楚,更别提在“聚光灯”下讲话了。

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忍:做最苦最累的活。能,扬长避短夹缝中生存)

在同质化产品面前,想要生存就必须做别人不想做不爱做的事情,只有占据一片市场后,才能逐步渗透到更大的领域中。

曾经在国企中,我发现很多写稿子的同事,讲话的时候头头是道。虽然很多事情我知道,但我就讲不出来。我的领导告诉我,如果你也想张口就来,很多事情就要存在脑子里,勤学苦练,变成一种习惯。

说出去的话要经得起推敲,有理有据,让人一听的确有理,确实是这么回事,客户才能相信你的产品,这也叫能“唬人”。

如果我们的脑筋不能快速转弯,那么只能靠平时多了解、多总结、多分享、多交流。

好了,今天分享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朴老师大白话,或者添加我的微信DY402122152。期待与你交流!

发布于 2020-04-12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