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之源——“辛”(二)信和实

信心之源——“辛”(二)信和实

(题图:清《西清古鉴》西周早期•麦尊铭文。高8.4寸,口径6.8寸,重6.9斤,铭文166字。颈部饰蕉叶夔文及鸟纹,表示频频往复上升,终至大光飞升;腹部及圈足饰顾首垂冠的龙纹,表示彼此周旋、首尾相顾、切交合一;自口至足有四条扉棱,表示光与生命互动,可出可入、明暗互现成面。圆口椭方圆足,表示光通过生命复圆重生的往复过程。铭文三处以“麦”字强调“禾之父,和于父”之意,喻示生命之间相和得福,横向的连接也是纵向的继承,如横竖切交变化成圆。邢国因君臣之和而立,至邢卫交恶、标志春秋不义之战肇始,末代邢侯因与雍子争地、致使上下失和、杀人获罪国亡。)

二. 信和实

1. 声、音(言、信

信就像人说话,不张口就永远学不会。孩子学说话需要父母不断诱导和练习,语言的丰富要经过历世历代的积累。所以被视为辞典楷模的《康熙字典》(1716年)与《牛津英语词典》(1928年)都以收集古今经典用法而成。人言与动物叫声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动物能以一些声音传达信息,但动物个体之间叫声相同,也不会演进变化,无法与人的语言相比。人的言语个体之间千差万别,难以学舌,个体和群体的语言都随着知识和阅历的积累,不断被引领演进。信也一样,需要引领,需要积累,不断演进。

声,甲骨文写作“屮或生,石或厂,听,殳”,像感知三维的耳石、耳蜗和三根传递振动的听小骨的组合,整体强调耳朵的机械原理。“音”是言丰富变换的存在,也是巴别塔口音变乱之态。音,源自甲骨文“言”,“言”的某些甲骨文加散落的点即“小”,强调光艰辛往复、从散而合的过程。音的金文在“言”内加“一”,即“辛、甘”,强调辛苦往复、先辛后甘,得光之道,才能从声成音成言。所以《礼记•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文,题记)声音是机械波,与电磁波不同,依托物质而存在,纵横波旋同存,极为复杂,可为内在之光化为生命的像。光在内隐藏,大篆“音、言、信”很多字形将“一”写作一个点,表示生命有光之道,精微似神;听话听音,有光而微。

中耳和内耳构造示意图。左侧为耳膜后三根传导振动的听小骨,中间为耳石器,耳石器上方为感应三维的半规管,右侧为耳蜗。
《甲骨文编》声:屮,石,听(耳,口),殳。

声:生命内在之光被引导变化,以之取得与生命相切相交所在,体现取得的频,有属神之能(发声);光被阻挡往复,能在内被引导,在内分而重聚,旋内得以相切相交连接不同,体现频之能(听声)。

1-4《甲骨文编》《金文编》《六书通》《说文解字》音,5-6《六书通》言、信。1.辛,三个点,口。2.辛,口,一。3.一,上弧形,两个乙组成倒写的入,横写的包容或展开形内点。4.辛,甘。5.倒写的八,两个完全展开形内点。6.辛(一,倒写的大),白,廾。

音:1.言种种不同的存在;光往复被阻挡成为各种不同的存在暗中存留;言分散。2.言内在之光的像。3.光引领生命归向神,波往复,终成包容不见的内在精微。4.由辛而甘。

言:5.暗中完全体现一切内在精微,外在相谐。

信:6.左右互动之音;光被神发出,被人除去,成为内在精微,发出波,在外予取,无所不能;辛能完全得白;完全取得音之能。

2. 乐

乐,甲骨文写作“兹,倒写的入,木”(兹,信心之源五),旋旋传递,以此往复,如木能起伏增长而大,就是“乐”。人有从声成音成言之道,就能用物作“乐”。所以“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mao),谓之乐。”(干戚、羽旄,指打击和管弦乐器)从辛而甘,比音而乐,所以“乐(yue)”也是“乐(le)”。“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从频发声,使频合一成音成言;心,是分合之频显为两旋交替、循环聚合之像(什么是时间一);所以音乐与人心伦理相通。“乐(yue)者乐(le)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政,是掌握了分合行止、频频切交、一体共进之道,以政治众,也如乐器交响。“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过多的规条制度则过于波动而频乱;过多的劳作征缴则过于暴敛而频张。政、治,以手弄水,推波助澜;引文均出自《礼记•乐记》)频频互动合一,旋旋传递演进,就是晶格振动传递声子而合一之像,所以《说文解字》说:“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鼙(pi,军队传令的小鼓)。”鼓大鼓小,进退协和,声声交午,频频音循,政令如乐。(鼓,一以贯之四

《甲骨文编》乐:兹(两个糸或午或玄),倒写的入,木。

乐:在一切玄妙和草木生命之间往复连接;兹不似草木,兹源于草根;会合连接包容万有之灵,玄而又玄,内外合于道的存留,出自草木生命,也除去草木生命(以上读yue);包容连接,会合一切,出自不同的生命,不停彼此相切相交;以彼此倾倒所有会合连接,共同存留,出自生命相互引领,彼此赐予,共同改变(以上读le)。

3. 实

光与生命之间转化互动的过程,微观体现为光与电之间的转化互动过程。电,是实体存在接受的光能的转化,也可再转化为光(什么是时间四)。光为电之“薪”,电遇光而“新”,互相不断交接转换,对等互通,有来必往,收受和发出的能量守恒。信是道本身。体现为时间,体现为货币,体现为金属,体现为以光为传输载体、以电子为显现载体,光纤、无线通信和手机的架构,就是“光通信”。信幻化出光连接、沟通、转变、交换的所有能力。

信,出于不计条件,实则结果公平。待人接物守信,收受有道。道难行为辛,但体现了神的道的确实。“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信是神的道;神的道信实。实,金文写作“六或终,贯”,里面有波为六,进出贯通为实,就如光波通过小孔而能成像,声波通过耳蜗而能听音,宇宙众星围绕盘旋的空间旋转,也是贯通。实,是光存留为旋,并通过旋进出转变的结果;贯通而出,终于实现。(贯,一以贯之一

百度百科•耳蜗剖面图。耳蜗中布满听觉神经,是内耳取得声音的实体。耳蜗是一个围绕中心轴的双螺旋结构,每个螺旋两周半。声波从双螺旋椭圆口进,圆形口出,两旋在蜗顶端的蜗孔贯通。
《金文编》《六书通》实。1.六或终,贯。2.六或终,两点、田,贝。3.乙形的木,两个玄并列。

实:1.连接不同的波,贯通而出;波内相反之能会合,体现为一体而不停之旋,暗中聚合而相谐,频频分聚。2.两粒子彼此切交、连接聚合,终如双贝,频频内在相谐而能往复分聚。3.波不断进出,存留为互相缠绕之旋;在玄而又玄之中,赐生命以引领;旋与旋连接,不断互相周旋,存留波在其中,不断或出或入,或消或长;是非成败在兹。

4. 果

信,篆文像波形相系。光为波之源,有什么波,就有什么信;实是波贯通而出的结果,所谓“实现”。信是实之源。人经历辛,学会言,就能得着信,发出信。信不虚,言为实。果,甲骨文写作“三个倾斜的口和木”,既是“汇合包容所有在生命中不断进出的”,也是“所有倾倒于口的,就是生命将所拥有在内的发出在外”。果实,既是生命所得之光的汇合包容,也是生命发光、贡献而出的体现。让光化生命、生命化光、取得与赐予、聚合与出离两相贯通的终局,就是果实的像。实是辛之果;果是辛之贯。

《甲骨文编》果:三个菱形或会合形,木(竖,倒写的入,入)。

果:所有点点滴滴、频频互动、通过生命入出往复的过程结束,完成所有会合连接,完全向上升华而返;完全汇合生命中不断往复的所有能量;所有倾倒于口的,就是生命将所拥有在内的发出在外;汇合包容所有在生命中不断进出的;所有灵,不断在生命出入。

“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马太福音》)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言》)

言也是果,言是信之实,是信的贯通。所通为言,为果,为灵。信,是灵的传递。

5. 重、童、动

实,体现为质量或重量。工业上,测量流量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孔板,最精确的方法是通过旋转的小管,可直接测得液体的重量,所以叫“质量流量计”。重力是物体旋转产生的向心角速度和万有引力的合力,动和重是力的来源。重,甲骨文写作“人,横写的东”,波之所化、再化为波为人(什么是时间一),光从发出到成为实体生命的过程为东(孔子等待的圣人是谁)。光波转化为物,表现为“斤”(听见的人就要活了),此为重(zhong);光又脱离往复会合交切成长的过程、再化为波而出,此为重(chong)。重如种,种而重生。重似“童”,童甲骨文写作“量,倾斜的东”;量,甲骨文写作“辛,束”,是频频往复切交分合、包容合一成束的过程(一以贯之六)。光通过实体生命往复而增长的过程像和状态就是童和动。动,甲骨文写作“辵(chuo)、量”,金文通“童”,都是“重”逐步转化演进之量的表现。动,篆书和楷书写作“重或童,力”,重、童、动皆为光重生过程的表现,得之为力(男女和婚姻一)。“重”是光能与物一体互化的实质;“童”强调光往复重生的过程;“动”强调变化行止、显明发出的状态。“重”是不见之道,道生万象。光如儿童般运动变化,彼此会合予取,一无挂虑、毫无保留的样式,就是“辛”和“信”的样式。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工作原理示意图

质量流量计和“重、童、动”:波流经弯管产生旋,出现作用于管壁的科里奥利力,此力与流体质量成正比,造成管体振动的相位差,通过测量此相位差计算出科里奥利力,可知流体质量。质量流量计的原理,就是“动—>重(童)—>实”的测量过程。

《甲骨文编》1重,2童,3-6《金文编》《说文解字》《六书通》动(4通童)。1.翼形(乙,捺),横写的东。2.辛,束(或一,倒写的大,口,入),倾斜的东。3.彳,量,止。4.辛,目,东,土。5.重(乙,撇,东,土),力。6.童(辛,东,土),力。

重:能与物互化;神赐予波不停转化为物,又引领波不停从物中飞升;人从物中脱身而出,如波入化物,又从往复交切成长、频频包容而圆的过程中飞升。

童:光往复被除去、被约束化物、成长为有用之才;光不自大,从小不断得以成长为有用之物;光通过贯通往复,成为物,使物变化,与物交切,从物进出。

动:3.取得变化的量的行止,即内在不见的光,不断在生命进出的过程中,会合予取,且行且止,最终不断显明在外,赐予出去。4.往复于生命的光,包容化为内在属灵的生命,通过不断进出生命过程,彼此相切相交,包融转变,终至再化为光。5.波化为生命,在内与光相切相交,旋中转变的光,波不断相切相交、存留协调、聚合变化。6.光暗中在生命间往复,与生命相切相交的体现,至终再化为光,神赐波不断相切相交、存留协调、聚合变化。

“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马太福音》)

6. 司(后)、始、终(入、六、冬)

信和实,如光的波粒二象。信有辛,实有贯,信为始终,实为过程,始终如一是光,过程玄而又玄。《吕氏春秋》说:“大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易经》说:“大明终始”。从始至实,从中至终,都是信与实的关系。

商王在献给母亲的礼器上刻着“始”,比如“司母戊鼎”和“司母辛鼎”。“戊”和“辛”分别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司,甲骨文通“后”,写作“倒写的翼形或人,口”,表示能力所出、能力所归,即司;也表示人之所出、人之所归,即后。始,甲骨文和金文都写作“司,母”,表示人出于女、能力出于母,是对母亲极高的赞美。

终,甲骨文写作帐幕或穹顶形;以色列人在旷野时,神让他们建造“帐幕”作为神与人同在的居所,进入迦南地后建立“圣殿”,圣殿就是穹顶。帐幕和圣殿是两个“终”的预表:地上可朽坏的居所和天上不可朽坏的居所。人从女人而出是始,是神的信;人归于地上还是天上的居所是终,是人的信。在中国为坟墓形,在西方为穹顶形,同为终极,神秘贯通。

终,甲骨文通“入、六、冬”,写作“左右弧形连接成入”,楷书写作“宀(bao)”,是居所或收藏形。“入”(题记)为两相互动,“六”表示频频相反、连续互动,互为“逗留”,互为“居所”。神用六日创造天地,天地是人的居所。秋收冬藏,收藏的都是宝。冬藏为终局的像。入冬而又生,就是宇宙的终始。《说文解字》说:“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腊八”开始,众宝云集,天下一锅粥,直到正月,为频动之八(遍地都黑暗了)。

后,是人之所归,是最后和终局。鼎(一以贯之七)为众人聚合之像,“司、母、戊”三字合铭于鼎,鼎于墓中,表示人出于母,人归于母,化光而去,同归同终。以入为始,以入为终,两相互动,始终如一。《说文解字》说:“后,继体,君也。”“司,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臣,牵也,事君也。”《创世纪》预言了一位“女人的后裔”,从童女生,以神为父。公元纪年以他出生为始,公元一年,基督五岁(孔子等待的圣人是谁),中国汉平帝十岁,改元“元始”。一五一十,一先一后,东西步进;继体为君,为君而平;司事于外,甘居人后,后必司国。对天称臣,牵引众人,在地司事,与天反象,是为“天子”。

“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马太福音》

“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哥林多后书》

左起:商后期•司母戊鼎和铭文、鼎耳“双虎噬人纹”和“双旋十字鱼尾纹”、鼎身正面“肥遗纹”、鼎足饕餮纹和三弦纹。

司母戊鼎形制:鼎耳正面“双虎噬人纹”表示波入旋中、旋交替互动、能量传递,是相反之频互化之相,如二虎相争、因一人相合、贯通提升(商代虎噬人卣);鼎耳侧面“双旋十字鱼尾纹”表示旋的往复交替、就是光之切交分合运行之道;鼎身正面“肥遗纹”以双龙组成饕餮神面表示神发出光波、化为身体、交接往复,中间扉棱表示光与生命入出互动、明暗互现;鼎足“饕餮神面纹”和“三弦纹”表示演进完成、至终面见神。

《甲骨文编》1司(通后),始,3-4终(通入、六、冬)。1.口,倒写的人或翼形;2.司,女。3.左右弧形组成入,点。4.两个以组成入;入,两个会合形并列。

司:能力所出,能力所归;人之所出,人之所归。

始:人出自女;能力出自生命之波不断会合在内变化。

终:3.在内与神连接予取;有神的居所;频频不断,终能相连。4.连接所有不同相反之旋;连接容纳所有不同相分的,彼此取予,共同存留;覆庇存留于内;终至冬藏,冬至终藏。

7. 器、皿、彝

鼎,既是能包容盛装、清空舍己、经历炼而成熟的生命之像,也是神赐予人万有的同时、藉着天地万物盛装限制、引领淘造人之像。所以,古人既以鼎表彰个人功绩,也在器皿上集合神的厚赐与大能可畏于一身。“器”写作“四个口,犬”,表示得着在内的光能引领人、改变人,能入于内,使频增而终反;“皿”写作“两个相反的翼形组成倒写的入,八,一”,表示能往复连接不同的频合一,包容存留聚合光,频增积淀,终成大光。豢养狼,能成犬;分而聚,能提升,是器皿的神奇。古代青铜祭器通称“彝”,《说文解字》说:“彝,宗庙常器也。”彝,甲骨文写作“向右翻转的入、鱼形、勿、卜、十、廾”,表示生命取得光而物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光通过生命逐步演进的过程,频频互动,聚合增长;金文写作“豕(shi)、水滴形、糸或师、廾”,即光赐入内之频,点滴入旋,旋旋传递,频频反动,频频往复,不断波动,有予有取,合力共升。“豕”为失,为位列十二生肖末尾的“亥猪”;“彝”为绑缚祭牲献上供品之像,以示光舍己而入,也引领生命约束自己、反身献上。“彝”为《尚书》记载上帝指示禹的十六象第十,十二章纹第七(以手弄水,推波助澜)。

《金文编》器,《甲骨文编》皿,《甲骨文编》《金文编》彝。1.四个口,犬(入,撇,人(弧形和反弧形))。2.两个倒写的翼形或匕组成倒写的入,八,一。3.向右翻转的入、鱼形、勿、卜、十、廾。4.豕(向右翻转的入、刀或匕或勿)、水滴形和糸或师、廾。

器:1.地上万有能改变人;万有内在不见、引领向上属神之光,能改变人;在四方引领连接不同之人,逐步得以互动改变人;逐步聚合所有,能入内,使生命频增而反。

皿:2.能发出,完全存留、分配、衍生、显明光;外在能力出自所有存留的光;频频往复再连,渐聚频升,聚合为一,大光而出。

彝:3.生命取得光而物化过程,也是光通过生命逐步演进的过程,频频互动,聚合增长,波在物中聚合,赐予物,也不断从物中赐出,频频交织,予取互动。4.光赐入内之频,点滴入旋,旋旋传递,频频反动,频频往复,不断波动,物极则反,有予有取,合力共升。

器皿有引领人、存续积淀所得之光的含义,所以周代金文常以“孙孙子子,其永无终终”、“子孙永作宝彝”结尾,就是让子孙后代继承光大此器之精神。西方《圣经》常说:人的身体是神义的器具,是真道的器皿,二者用意一致。外为可见之表,内为明暗互现之光,所表为道,道有虚实而能成器皿,以实限制存留人,以虚包容引领人;铭文在内,道为虚,字为实,文字表明道,也是道的器皿,是以商代礼器“纹”而不“文”,周代以器载文,礼器之义一脉传承。(文、字,题记

传世金文拓片•麦尊铭文(拓片原为长条状,为方便展示分为上下两部分)

释文:王令辟邢侯出坏,侯于邢雩(yu)喏,二月侯见于宗周。亡近迨(dai),王会于京,酹祀雩喏。翌日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礼,王射大龏禽,侯乘于赤旅舟从。死咸时,王以侯内于寝。侯易玄周戈雩,王在斥,巳夕,侯易书,虏听百家剂,用王乘车马、金勒、幂衣、巿(fu)舄(xi),唯归從(zong)天子休。告亡,尤用龏义宁,侯显孝于邢。侯作册麦,易金于辟侯麦扬,用作宝尊彝,用商侯逆,服框明令,唯天子休于麦。辟侯之年铸,孙孙子子,其永亡终终,用宣德,妥多友,亨旅之走令。

麦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前1042-前1021年在位)册封周公第四子姬苴(ju)为邢侯之事。得到册封后,邢侯在封地“雩喏”后去都城宗周觐见,君臣先行“酹祀雩喏”的祭祀求祷之礼,然后在皇家大学辟雍:“王射大龏禽”,表示掌握操波弄旋之能、成发光如射之功;“侯乘于赤旅舟从”,红色波频低,旅是长久互动波逐步相谐的过程,以波频按高低连接的过程次序表明君臣之间的相谐和次序。这就是演示生命彼此谐调连接、共同增长的“大礼”。当日周王携邢侯住在寝宫。邢侯“易玄周戈雩”、“易书”、“听百家剂”(“易”,完成和通晓;“剂”,彼此交切融汇),使用周王的车马服饰。回来后,邢侯在封地“恭义宁孝”,铸尊记载此事,传之子孙。铭文通篇记述君臣之和的美好,特别是在辟雍的学习,演示了“和而能得,归父得圆”之道(一以贯之三)。

8. 转注示例:雩、逆、友、走

图中红色指示框为铭文中几个汉字转注的实例:

《麦尊铭文》雩,逆,友,走。1.雨、于。2.彳、牛、止。3.又、又。4.彳,竖和横写的乙或两个相反的旋形,止。

雩,【雨,于】本义是“暗中会合谐调、与光切交、得到改变”,指向神祈求,后世成为求雨的仪式;“雩喏”连用,指祈求和祷告(喏本字为“若”,一以贯之三)。

逆,【彳牛止】指“光给予能量,生命周而复始激发,至终发光”这个报答的过程;“用商侯逆”,用来传达邢侯的报答君恩之意。

友,【又,又】既指不断努力前进,也指协力共进;“妥多友”,以物质所得让生命升华为“妥善使用”,肉体勤勉不息为“多”,努力前进,协力共进。

走,【彳,竖和横写的乙或两个相反的旋形,止】指光给予生命能量,旋交替而连,生命与横波之间转变,至终化光而去;“亨旅之走令”,能与得着的光持之以恒地聚合,生命顺从得着的召唤引领、寻求而行,直至完成化光而去的使命、从肉体生命出离之时。

麦,麦尊金文写作“来,父”,表示“下来之父,后来如父”;甲骨文写作“禾,父”,表示生命不断彼此予取连接,赐予频变化增长,“禾之父,和于父”(拜年)。在这里,麦既表示君臣相和,也表示子孙当记念衣食父母之恩、效法父辈。“麦”字点明了整篇铭文的主题。

转注造字法的“注”,就是字义互为“注解”、经过共同存续积淀“注入”一字。这也是“实”的过程和结果。

清代《西清古鉴》载“麦尊”,实物已佚。圆口椭方圆足,自口至足有四条扉棱,颈部饰蕉叶夔文及鸟纹,腹部及圈足饰顾首垂冠的龙纹,高8.4寸,口径6.8寸,重6.9斤,铭文166字。

麦尊记载的西周早期时代,是孔子仰慕的大道之行的时代,君臣共同寻求上天旨意、重视教育学习、彼此相和共进、唯盼望天生其子、人得休养生息,这是先人之“信”;麦尊高不足30公分,重不足7斤,铭文166字,朴实无华、记录详实、用语恳切,信仰贯于言行,就是从信到“实”。

9. 宝

声音与果实也都是器皿。声音不在高低,言语不在多寡,在于信与不信;结果如何,在于信的是什么道;果实好坏,可以验证所信的道,就像器皿的好坏在于造它有没有精妙的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人懂得这道,就是收藏大家,能聚敛珍宝。宝,甲骨文写作“六或终,贝,朋”或“终,贝,王”,就是融会贯通,终于得宝;众宝所居,宝贝为朋;信而有实,与王同住。贝,甲骨文通“心”,基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

《甲骨文编》宝。1.六或终,贝,朋。2.六或终,贝,王。

宝:1.宝贝为朋;连接不同,共同演进,频在内分合往复、聚合存续、衍生幻化,完成所有光频聚合的过程,从光至光,增长完成。2.收聚众宝,与王同居;两相互动而聚,旋旋分合转换,光通过生命切交,完成增长的过程。

西周早期“作宝彝”簋

西周“作宝彝”簋(gui):双耳虎噬频合,羊角转成圆,簋身布激发粒子乳钉,云雷纹传递旋聚,四方“蹄”升。簋甲骨文通“圭”,光频合一,循环积淀增长而至“归”;小篆写作“竹、艮、皿”,持续渐聚为“竹”、时时奉献而出为“艮”、至终清空为“皿”。所以,“簋”为盛粮食器,“粮”是生命点滴积淀光、渐成大光的过程之像。“作宝彝”,内在生命频升向上为“作”;连接不同,彼此交切谐调增长为“宝”;生命得光,也献上自身为“彝”。(圭,以手弄水,推波助澜;粮,一以贯之六;作,从象至形,饮水思源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章节目录:

(一)辛和信

(二)信和实

(三)信和诚

(四)信和心

(五)信和义

(六)信和息

编辑于 2022-07-28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