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被遗忘的明初大都督——朱文正生平(系列一)

李彦 历史百寻
2017年05月13日 09:14

【一二二三 写正史的工科硕士】

 文:李彦

 欢迎转载分享,盗文抄袭必究


朱文正概述生平

“远迈汉唐”的明朝创建者明太祖朱元璋,他的军事机宜、治国谋略特别是治御臣下的方式在元末群雄中无人能及。朱元璋自江淮崛起进而统一全国的历程中,离不开一批良臣名将的支持,因此后来江山巩固后他对功臣大肆屠杀的行为常为人诟病。


无论史学研究或者民间流传,有关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人的著作传奇不胜枚举,这些名臣良将也确实值得后人对其事迹思想所为不断挖掘。但在明初却有一位为朱元璋立下大功的人物却常为众人所遗忘,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故事传奇,就是遍查史籍资料中也难觅其踪。

图片

朱元璋画像

这个功绩不亚于徐达、常遇春的名将便是朱元璋亲侄子——大都督朱文正。笔者此前有幸拜读顾诚老先生的《朱文正事迹勾稽》,感触颇多,非常渴望能从仅存的部分史籍记载中去还原这位站在明末风云浪尖的政治人物的本来面貌。但正因如此,才迟迟不敢动笔。

今天笔者将撰写小系列文章,从朱文正生平、所立战功、被杀原因等三个方面为大家全面还原这位风云人物的事迹,同时也对一些争论做出自己的看法。

一、身世之苦

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其父亲朱五四共育有四子二女,四子名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重八便是朱元璋本名。从朱元璋父亲以及兄弟间名字便可知这一家的文化程度较低,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其家境之苦。

据《皇陵碑》记载,朱元璋兄弟四人所生之地均各不同,朱家一直过着颠肺流离的流浪生活。天历元年(1328年)七月,朱家长子朱重四娶亲王氏,两个月之后的九月十八日,年纪最小的朱元璋也出生了。

朱重四相较于朱元璋年长二十岁,此后生下两子一女,长子早夭,朱文正即为其次子。不幸的是在元末民不聊生的大环境下,本就举步维艰的朱家在至正四年(1344)遭致了前所未有的大难。贫困、疾疫、粮荒的接连袭来,毫无征兆的摧毁了这个本已陷入困境的家庭。


图片

朱文正(影视配图)

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离世,而其二哥、三哥先前入赘他家,已不算朱家之人,整个朱家仅剩年仅十六岁的朱元璋和其侄子朱文正。朱元璋自己曾言:“往者吾父是月六日亡,兄以九日亡,母以二十二日亡。一月之内,三丧相继。人生值此,其何以堪?终天之痛,念之罔极。”读罢不免心生悲凉。

朱元璋在自己出幼(元制十五岁为出幼)仅一年的光景,便失去了所有的依靠,朱家仅余朱元璋与朱文正两个未成年的男性成员。呜呼,人生之悲痛也到极点了。我想朱元璋后来的无情嗜杀与年幼时遭此变故不无关系。

朱元璋的大嫂王氏眼见朱家无法度日,便带着年仅十余岁的朱文正返回娘家,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身前往皇觉寺出家谋求活路。谁知入庙不足两月,寺中存粮也已告罄,“寺主封仓”,朱元璋无奈只能过上乞讨的生活,而这一讨便是三年。

二、携母投奔

此后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追随郭子兴起兵反元,至正十四年攻下滁阳,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红巾军将领。此时的王氏听闻朱元璋发达后,便带着朱文正前来投靠小叔,同年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也由其父带领前来投奔。


因为后来朱文正谋逆被杀,史籍之中常只记载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后极为喜爱,对朱文正选择性忽略。但根据朱元璋所撰《御制纪非录》,仍可看到朱元璋见到侄子朱文正之欣喜。


“至正正甲年,朕帅师滁阳,守谦之祖母(王氏)携守谦之父(朱文正)至。时朕只身,举目略无厚薄之亲,虽统人众,于暇中凡有眷属之思,莫不唏嘘而涕泣焉。俄而侄男(朱文正)至……分离数年,扰攘中一见,眷属复完,其不胜之喜复何言哉!”

朱文正仅小其叔四五岁,自小与朱元璋一同长大,朱元璋曾言“是嫂见朕生长也”,可见王氏对朱元璋较好。一个是朱家最小的儿子,一个是朱家仅存的第三代人,二人年龄相仿又是叔侄关系,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既然叔嫂间关系不错,这种情况下叔侄间关系定是极为亲密,这点即便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也远不能比。

图片


朱元璋与朱文正及其母王氏生活了十七年,而后直到十余年后叔侄才得以相见,一直孤苦无依、孑然一人的朱元璋见到至亲如何能不高兴?而且朱元璋虽然已统领数万军众,但军中毫无任何血缘关系的部属,此时与徐达等人又未有明确的君臣服从关系,朱元璋可以说无任何心腹可言。

而此时的朱文正年已满二十,又聪明机警,且“貌类高帝”,入朱元璋帐下之后便深得喜爱,常将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连朱文正之名也是朱元璋所起。因此无论从情感还是利益上考虑,此时前来的朱文正一定会让朱元璋大为欣喜,这种情感上的倾向非年仅十余岁的李文忠可以比拟。

三、南征北战

此后不久,朱文正跟随朱元璋渡江,攻克太平,剿灭陈埜先,占据建康。朱文正不负其叔父所望,为朱元璋势力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攻克集庆路(今南京)不久,即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月,朱元璋便提升朱文正为枢密院同佥,其级别已经等同于朱元璋麾下此时最高级别的徐达、汤和等将领。

而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月,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提拔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朱文正名义上已经成为朱元璋军中最高军事统帅。同时为了为巩固其地位,将高级别以及同级的邵荣、徐达、常遇春等人调往中书省直接受朱元璋节制,可见朱元璋对其之厚望。

图片

鄱阳湖大战示意图

至正二十三年,不复众望的朱文正在洪都(今南昌)抵抗陈友谅倾国六十余万兵力长达八十五天的轮番进攻,为正处于战略失误的朱元璋赢得了修整战略方案极为关键的缓冲时间。此战过后,朱元璋亲自领军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消灭了其争霸之路上最为强大的对手。

然而此战过后不久,朱文正便被朱元璋亲自擒拿,最终被其叔父所鞭杀(有说囚禁忧愤而死)。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令受到如此重用且立下大功的朱文正的人生瞬间跌入低谷?

请看下回,朱文正的军事贡献!

参考文献:

[1]顾诚.朱文正事迹勾稽[M].

[2]夏玉润.大明王朝诞生前的祭品(上、下)[J].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历史百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