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形象生动的人裸露上身,在垫子上盘腿而坐,心态平和,双手在按自己的小腿。
细看图上的精湛书法文字描述如下:
或问:欲养正气如何?
曰:宜穿膝坐,累手按胫,忘言,忘怒,忘乐,闭息默运叩齿,气足而止,则心自正,诸欲可戕
这只是24图之一,这些原图现在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内,为单幅图装裱成经折装,并非寻常书册形式,没有页码,序跋以及作者的题署。根据盖的印章之字来猜测为清代文物。因其导引术之广为流传,先已制作成精美图册。
如果图画还不够立体逼真,那请看下面的雕塑:
对于这种非药物疗法,更是形象之至,手脚都并用呢!
从上一篇《看两千多年前古人是如何做养生操的?》了解到了导引术,再到现代人常见的“保健按摩”,殊不知在唐朝就流行了!这也是中医里提到的按跷术。图一就是清代的《敬慎山房导引图》24式中的一。
更为让人惊讶的是,唐朝的太医署设按摩博士一人,还将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几个等级。主要医疗手段就是运用导引术一类传统体育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设有“导引按摩篇”,称按摩术为“干浴”:“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
“导引按跷”一语,据史料所载,乃出自《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中:“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有一种说法,提到”按“指的是用手操作,而”跷“指的是用脚,结合现代的按摩,确实也有手脚并用的,当然用脚的情况还是很少,而我们平时的按摩其实可以分为自己操作和别人协助两类,只不过现在很少人用这个概念了,多用按摩替代。
我记得去厚朴参加健康营,遇到的第一位同学,她是因为以前女儿的体质太差,在学完小儿推拿后多次派上用场,让她坚定了非药物疗法的学习。
而我自己到灸馆艾灸前也尽量先做脏腑推拿,对于我来说效果更佳,比如透热更快,气的流动更明显,气至病所较快。
著有《思考中医》一书的刘力红老师,之前有一个分享,他的题目就叫《导引按跷》,他提到:
《内经》赐予我们能够实现自主健康,圆满养生的一个非常方便和直接的法门。怎么区分导引和按跷呢?也就是说别人可以帮我们按跷,但是别人帮我们导引却不那么容易。
之前有段时间经常加班,周末就到同学开的养生馆里找十多年经验的老师做个肩颈推拿;今年开始调理脾胃,脏腑推拿一开始是疼得要哭极为痛苦,当推拿结合导引和艾灸时时,效果要来得快一些。
于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差时也多数靠自己平日按摩养生,带个铜砭刮痧板备用,吃饱后站下桩,早上起来练瑜伽,或是混元一气功法,还算维持得不错。
很多朋友提到没有时间调理身体,可就算是吃饱饭摩摩腹部,也是一种调理。
讲真,下饭馆,就不要扶着墙出去了......
吃撑了,摩摩腹,站个桩,按跷导引为你的健康护航~
希望大家都健康开心~
PS:推荐听一下刘力红老师的《导引按跷》讲座分享,也许你对"中央者”会有新的体会,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