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资粮位讲座共有十部分,查看完整内容,请点击并关注上方蓝色公众号。
中医学习次第
世界观
阴阳
五行
经脉
色脉
针药大要
思路及病例
药方
人有手足十二经脉,行血气而营阴阳,血气周流人身,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日月有行度,二十八宿做标志,在人则左右二十四经脉加督脉、任脉、两条跷脉。经是主流,络是支流,经络系统对于形骸就像水系布在地上而资生。十二经脉流通的是气血,像江河中的水,如果满溢就要备设沟渠以图之,奇经八脉就是对气血的调剂沟通,并通过这种沟通来自然提纲挈领。例如,阳气养足,阳跷脉盛则眼开而起,人就要动作以消耗阳气了。在天有星辰八正制日月之行,在人有奇经八脉制约营卫之行次。治病通常只就十二经脉而言,不言奇经八脉,因为奇经八脉不行政令,代表了神明之默相,无为而治。
手足经脉之象
手足各有三阴三阳,有何不同?我们看树就明白了。树有主干,有分枝,有根系,在主干上的分枝就如同手,在地下的根系就如同足。树上的枝叶是要在上进行光合呼吸作用的,根系是要在下吸取水土养分的。这就如日火与月水的不同,故经言手之经脉应十日,足之十二经脉应十二月。日火为阳之征兆,月水为阴之征兆,一躁一静,故手经之气见躁而足经之气见静。日月周旋于天地之间,故手足经脉联通人身上下。手足三阴三阳,象同而气异、征兆不同。例如同是太阳之虚象,离热为阳之兆,即手太阳之气,坎寒也是太阳天气之兆,阳中有阴兆,即足太阳之气。手太阳见其阳气之纯粹,足太阳见其阳气之巨大,大象者其兆在相反,不相反不成其大。
经脉走向
为何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观太极图可知,天中有阴寒,地中有阳热,在人头应天,腹应地,地气得热而出,故手三阴从内出外,从胸走手,天气得寒而降,故足三阳从上降下,从头走足。阳热归于天,故手三阳从下走上,从手走头,阴寒归于地,故足三阴从足走腹。从中可见手经之气如日火,足经之气如月水。
为何人体经脉分布,太阳行身后,阳明行身前,少阳行身侧,阴经亦从属配合于阳经?观太极图,乾与坎在阳,坤与离在阴。在人则头应乾天,腹应坤地,前应离明,后应坎幽,故乾当与坎相合,太阳之气当行身后与少阴配偶,坤当与离相合,太阴之气当行身前与阳明配偶。再观先天八卦图,少阳在阴而向明,厥阴在阳而入暗,故少阳在身侧而与太阴阳明相邻接,厥阴在身侧而与太阳少阴相邻接。天运当以日光明,故太阳隐而阳明为主,三阳均受气于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海行云气而溉泽天下。五脏为地气,故属阴经,六腑为天气,故属阳经。
邪气传布
为何仲景论邪传经只言足经而不及手?经言邪之中人也高,上行极而下,故顺其势而在足经。邪若下行,与手阳经方向正好逆反,而且手经之气阳刚,是义不容邪的。邪气从皮毛而客络脉,再入经脉,中于阳则在经,中于阴则传与腑,阴阳二经俱感,三虚入脏。邪气消退正好相反,或从皮毛,或从九窍。各种邪气与人的神气即血气之精者是一个相互消长枯荣的关系。病有道从来,有道以去,道即在经脉。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经脉是人神气与邪气相互推荡的要冲,是神势得失之所在。
天干与地支
十二经脉是地之江河湖海所流注,生命的形骸因之养育,此如地之支派流域,即应十二地支,万物资生。五脏是天之精神所寄寓,生命的意志因之发端,此如天之时间主持,生长化收藏神机运行生生不息,即应十天干,万物资始。人悬命于天,合气于地。天者乾元,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故地支奉于天干,天干主于地支。经脉行营卫阴阳而在肺合天气,是其气三,其生五,生五脏之精气。五脏六腑必赖经脉溉泽。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五脏又必定主持于经脉。如同政府通过主持各个体系来管理人民,各个体系也是给政府造血的。五脏与经脉,或者说五行与三阴三阳,是如何实现这个主持和造血的双向调节的?关键就在经脉上的五俞穴。
五俞穴
手足十二经脉,井荥俞经合,分属五行,都在手腕足踝附近,手不过肘,足不过膝,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从气血流行的状态看,井荥俞经合脉气从小到大。人的头胸腹为主干,四肢为枝末,故经脉往手足梢末处脉气当小。从阴气的角度,阴隆在腹,在五脏,在内,在外梢末理应渐小。从阳气的角度,阳汇在头,在六腑,在上,在下梢末也理应渐小。阴在内为之主,阳在外为之使、为之正,脏腑在内,经脉在外,按照内外的这种配合关系,则经脉在手足位置理应是脏腑之气所使所正之处。脏腑在主干,手足在枝末,主干与枝末是交接关系,故脏腑之气与经脉五俞穴关联出入。
五脏是如何主持经脉的?五俞穴就像一条经脉、一个体系、一个公司的董事会或者管理层。经脉有流向,从井穴开端的,五俞穴如同创业的几个原始股东,公司人越来越多,战线越来越长,与上下游配合的络脉构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体系。以井穴结束的,五俞穴如同政治局常委会,大大小小的公务员都层层选拔投奔听令于中央,他们所在就是方向。五俞穴各有分工,一条经脉之气的生长化收藏归于五俞穴主持,犹如有管研发的、有管销售的,分工不同。由于脾主四肢,即阴阳交接之界五所主,又四肢为诸阳之本,手足梢节在外动者,阳之所在,当与阴相交接于腕踝关节处。故阴经合土之俞穴在此,土是天地之交,木火为阳,金水为阴,故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依次排布。阴阳之间既相互消长又将和合为五,阴为主,阳为使,五脏为主,六腑为配,故在阴为木之位在阳即当金之位,阴之生当见阳之收,金木以中土而合,以此类推,阳经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
气化系统
人身一个小天地,天地间有五运六气,在人五脏当五运,六腑当六气。故肝木胆风、心火小肠热、脾土胃湿、肺金大肠燥、肾水膀胱寒、心包三焦火。五脏六腑常有如此气化对待相互损益嘘吹。十二经脉三阴三阳,太阳之上有寒气,阳明之上有燥气,少阳之上有火气,太阴之上有湿气,少阴之上有热气,厥阴之上有风气,是常从之气化。五脏六腑之气与经脉加载的气化和合对流,相属相召相因,阴阳经脉又相互表里而对立统一,构成了人体和谐的运化系统、双向调节系统,使气互相将持而不淫僻。从气化立场去看疾病,是更精密更具体的分析,但不够简易易失宗要。要旨还在三阴三阳经脉的血气正常上,血气者人之神,神失则邪僻内生。
处百病
用药是经脉之气虚馁,扶持之亦不足以布政,必须得补在内五脏之气以做基本养全精神。譬如一国贫乏不能自立,必须要外援、要动员民众。用针灸是直接在经脉上去邪存正、去故就新,犹如在政治上一针见血改革维新。中药长于补虚,针灸长于泻实,都因经脉阴阳血气流行之理而成立。故经脉能调虚实而处百病,是枢纽,是治乱所在。
现场班了解:汤泼雪古法针灸2月寒假现场班(咸宁),报名通知!
不学医则已,学必入根源,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汤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