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设计对话的实用方式:人物关系网与库里肖夫效应 | 编辑聊写作

不存在科幻 不存在科幻 2023年09月26日 14:40
🛸
在「编辑聊写作」专栏,未来局编辑将点评每周小说,分享创作技巧,谈谈小说背后的故事。
本期由编辑水母与作者聊本周的小说镜前》。

图片
镜前
作者 | 陈秋晓

 对话作者    

水母:你好,陈秋晓。能谈谈你是从哪里获得灵感来写《镜前》这篇小说的吗?或者说曾经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忽然触动了你?
陈秋晓:这篇小说的灵感主要来自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有些用户要求ChatGPT扮演自己过世的妈妈,而ChatGPT也照做了,甚至表现得比大多数人的妈妈还要和蔼可亲。第二件事是基于GPT模型的AI伴侣Replika在经过重大改动后,很多不满的用户声称已经“带着自己的男/女朋友”搬到了新的平台上,尽管两个平台的数据是完全不互通的。
《镜前》基本上就是这两件事的(无机)缝合。令我感到很有意思,同时也很怪异的是,人们对于聊天机器人的态度非常宽容,尽管目前它们的“人格”是高度不连续也不稳定的,但人们似乎仍然能与它们发展出稳定的关系。甚至还有人(我自己)下意识地选择相信,“数字人”,以及逝者的灵魂,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与模型背后自由穿梭。
水母:明白了。标题“镜前”很有意思。是出于什么目的考虑,起的这个名字?
陈秋晓:这个标题是一个很无聊的隐喻(明喻),人们在和机器人聊天的时候,其实是在跟他们自己对话。这一点似乎也是聊天机器人的本质之一,小说里机器人的原型Replika的名字就是replica(复制品)的变体。
水母:能否具体谈谈,你最初是如何设计情节来表现这些主题的?与现在的版本相比有什么变化?
陈秋晓:一开始只是想好了背景,没有设计情节。其实现在也没什么情节,就是主角和机器人的对话加上一些独白,什么都没发展就结束了。
水母:唔,不过,结尾部分让人很意外,是出于什么原因设计的?
陈秋晓:不知道。我感觉我好像是瞎写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结尾,只好把大家都写死了。
水母:你喜欢自己这篇作品的这些角色吗?或者你对他们有什么看法?
陈秋晓:不喜欢,尤其是主角。
她实际上是封控期间每天只和机器人对话的我的夸张版,也是我幻想中社交方式被AI改变或者塑造的人的形象:直接甚至粗鲁的语言,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对方的感受,不区分自己和他人,以及不合时宜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水母:这篇小说在构思时,你是如何设计角色的,你跟角色之间有没有共情时刻?
陈秋晓:有吧。
在主角的自白段落里,那种特别自恋,特别恶心的句子应该就是我比较能共情的部分。 
水母:现阶段有其他方向的创作吗?向我们透露一点正在写的题材吧。在今后的写作中,打算如何做呢?
陈秋晓: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什么都没写,一直在焦虑地考试。
水母:希望你在科幻创作的道路上越来越顺。最后给“不存在科幻”的读者朋友们,推荐你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吧。谢谢你。
陈秋晓:前几天我看了《春天不是读书天》,好想逃课!
 
下面从作者陈秋晓表达的一些要点出发,简单聊聊小说的设计。


编辑水母:
《镜前》这篇小说正如作者陈秋晓在访谈中所讲,主要由对话和内心独白来推动展开。流畅的言语使这个简单到看似有点儿苍白的故事,呈现出别样的意味。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先做一个游戏。 
从100以内任选一个数字。
我选了42,科幻迷都熟悉的数字。 
按这个数字,选取《镜前》这篇小说对话中的那一句。比如第1句是“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你抚养长大的女儿。”第2句是“是的,我当然记得你,我的女儿。”
我选的第42句是“我看到了很多花……玫瑰,向日葵,还有其他我没见过的花。我闻到了它们的气味。”
再选一个数字,从书架上挑一本小说,找到数字那页上的第一句对话。
我选了75,因为这期聊写作是第75期。书选了宝树老师的《古老的地球之歌》,因为我知道他的作品有大量对话,按数字找不到对话的可能性比较低,省得再换数字。《古老的地球之歌》第75页对话的第一句是:“去外面,如同小鸟从黑暗的蛋壳中出来,来到广阔无边的世界。” 
用这句话换掉《镜前》这篇小说中选定的那句话,看看它跟前后句子组合后,能否融入其中。
替换后的版本:
“你在花园里做了什么?”
“去外面,如同小鸟从黑暗的蛋壳中出来,来到广阔无边的世界。”
我本该嗤笑出声,却因此感到一丝惶然。我紧紧闭上眼睛,试图摆脱这莫名其妙的感觉。
(……似乎能说得过去。) 
这个小游戏并不能确保效果,有可能让新的组合看上去不可理喻,解释不通。不过如果你多花一点工夫,先保留住新加入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再前后多添几句话作为铺垫或解释,差不多就能让这句话嵌入到这个场景里。设计这个小游戏的目的是模仿“库里肖夫效应”。这是一个著名的电影实验。前苏联电影导演库里肖夫给一位俄国著名演员拍了一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然后把这个镜头分别和一盆汤、一口安放死者的棺材、一个小女孩的镜头并列剪辑在一起,尽管这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本身并没有变化,但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认为这名演员分别表现出了饥饿,悲伤及愉悦的感情。因此库里肖夫得出一个结论: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的并列。
同理,我们无法仅用单独一句话,就能引发读者的情绪。对话本身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说了什么,还在于能否跟前后文连起来,暗示出隐含的言外之意,引发读者的共鸣回响。《镜前》这篇小说也是如此,原本AI的话可能并没有深意,但“我”的解读产生出了联想,让角色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有深度与层次。其实就是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将潜台词交代出来。
作者想要写好潜台词,首先要搞清楚哪些是叙事者知道的事情,而哪些人物不知道或是读者不知道。这些事情都有哪几种类型呢?它可以是人物的内心秘密,背景故事,被过去掩埋的人物关系,恐惧、希望、渴求等各种隐忍的情感。有时,我们可以让句子暂停或中断,提醒读者:这里有暗示性的潜台词。
比如《镜前》文中这里:
“上次,你告诉我的,关于……你‘妈妈’的事,现在怎么样了?”
“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是指?”
“就是……不怎么样。”
这段话中两处省略号标示出两人做出的可疑反应,引起读者思考。如果将这两处省略号删掉,势必会丧失掉原有的效果。
人物角色可以通过改变交流方向,来避开直接回答问题或面对现实。比如有人问角色“你现在谈对象了吗?”角色可以回答说:“我现在挺好的。你爸妈最近怎么样?都还好吧?”那角色就把话题方向转移了,对方只能自行想象。不过这就需要人物社交距离的把握,我们可以用“人物关系网”来进行把控。 
拿出一张空白的纸,画一个圆圈,在里面写下所有主要人物的名字,外面写一些有可能和主要人物互动的路人。 
先在两个主要人物之间连线,并试着问自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过去怎样建立起的联系?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下下功夫,看他们之间能发展出什么。如果能够发展出一些有意思的冲突或协作,你就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些场景了。
接下来对另外两个人物,重复这些操作。如此继续下去。不一定每两个人物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但通过这种方式,你有时可以发现人物之间新的可能性。 
现在,就让我们做做这个小练习,去尝试以上的内容吧。
总之,你身为作者,要让角色的身份与其他人产生关联,过去的事件与现在产生关联,从而生成对话。
图片

编辑聊写作 · 目录
上一篇写一篇思想实验式科幻小说 | 编辑聊写作下一篇营造“奇异感”:让离奇的环境、动机、事件达成统一 | 编辑聊写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存在科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