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D451:孩子和你对着干,到底和你在争什么?

李莉 溜溜的她lucy
2019年03月21日 02:16

标题是尹建莉老师公号的文章,对了,就是是众所周知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

 

文章里有个例子。

 

小朋友刚把妈妈买给他的蛋糕掉在地上了,让妈妈再买一块,妈妈不给买,说是孩子自己掉地上了,又不是妈妈弄掉地上了,孩子就要自己承担这个后果,后果就是今天能不能再买了。孩子不干,跟妈妈闹气。

 

非常喜欢作者这4段分析,“如果把夺取事情的掌控权比喻成一个饥饿的人夺取一块别人的蛋糕企图自己吃掉,那么我们在家中,到处可见的是,父母因为自己饥饿抢孩子的蛋糕吃,老婆因为自己饥饿抢老公的蛋糕吃......真相的惨烈程度不亚于那个饿殍遍野的年代。”

 

“外面的世界已经足够争夺权利,回到家里还要面对财狼虎豹般的亲人之间的弱肉强食。只是个毫无爱可言的家庭,也教育不出充满爱的人。”

 

“文中的事件是个常见的典型事件。试问如果是妈妈想吃蛋糕,刚拿到手就自己不小心弄掉在地上了,是不是立即重新买一块给自己。为什么到了孩子这里,就成了要承担的后果了。”

 

“小心等你老了,行动不便。自己抖活抖活打翻了碗。你的孩子告诉你,不给你盛一碗新的是因为你要自己承担后果。”

 

以上4段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是因为分析的入木三分,是自己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

 

仔细观察,在家里的确是几乎事事在争夺权利。话语权,决定权等等。这话听着不好听,但是本质是在争夺。当然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我们可以好好说话,商量着来,充满温情柔情地商讨,因为是一家人。但是一家人也掩盖不了争夺权利蛋糕的本质。这是难以接受的真相。

 

对于第2段分析,“亲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不太认同,虽然观察到有些家庭的确如此。用弱肉强食,不如说我们都喜欢欺负弱小的人。比如大家经常引用的例子是:爸爸回家了因为工作中的怒气,把火撒到妈妈身上,妈妈生气了把火撒到孩子身上,孩子生气了,把火撒到小猫身上,小猫喵呜一声,打翻了牛奶瓶,全家人于是来打扫。

 

对于第三段分析,问题问的很好。父母如果自己买了蛋糕不小心弄地上了,肯定会再给自己买一块。为什么孩子不小心弄掉了,就要承担后果?典型的双标么。

 

作为妈妈,非常理解刚给孩子买了块蛋糕,孩子就不小心掉到地上妈妈的烦躁心情。若是这事发生在我身上,也会非常生气,哪怕孩子是不小心弄掉的自己也会有怒气。

 

为什么会生气?生气孩子笨手笨脚,生气孩子给自己添麻烦,或者觉得孩子不珍惜蛋糕,这三种综合在一起的感觉吧。自己很大可能可以再买蛋糕,但会觉得重新回头再去蛋糕店买,太麻烦,且孩子吃了蛋糕就有可能不吃饭。

 

比如昨天和小哥一起去菜场买菜。回家后准备做白萝卜骨头汤了,发现买的白萝卜不见了。问了小哥,他说没见,说不定是我忘记拿回来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就在一家买的番茄,白萝卜和白菜,其他两样都拿回来了,怎么单独白萝卜没有拿回来呢?下去车库里看了看,没有在车里。大概是忘在酒酿圆子摊位上了。

 

忘记白萝卜本来不是大事。但被小哥提了出来。

 

什么时候提出来?在小哥玩手机游戏时间结束后,让他关机,和平常一样恋恋不舍,不愿意关。自己说倒数30秒后再关,但是数着数着就忘记了数字,比如忘记数15了,这时老母亲就会烦躁地不耐烦地河东狮吼一声15,最终小哥关了手机。

 

我抱怨小哥不关手机时,小哥说我,“你也忘记拿白萝卜了,白萝卜呢?为什么老是说我的缺点不关手机。你看你也有缺点的,怎么不说你自己?”

 

听到这句话,忍不住笑了。无法辩解,因为小哥说得是事实。

 

有时实在忍不住,无法回答小哥的质问,就会来一句,“因为我是你妈。”写到这里,自己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的确自己是双标,讨厌小哥的缺点,感觉他会手机恋恋不舍对手机象亲妈一样,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每当说小哥不及时关掉手机时,他就会抱怨,“不爱我。”自己就会问他,“为什么把手机和不爱你联系在一起呢?”小哥也不明白为什么。

 

现在明白了,想让他关掉手机,而他恋恋不舍,其实就是我们在争夺权利。我想让小哥听我的话,服从我的指令,但他不立即听,先是说再玩2分钟,然后说再玩1分钟,然后再玩30秒,然后再玩3秒,最后恋恋不舍地关机。

 

恰好社会心理学中读到服从的章节,这样写的:

 

顺从是迫于外部压力但内心并不赞同;服从是顺从的一种,是指对命令的顺从。接纳是指内心认可并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读完顺从,服从,接纳的小结,瞬间明白了小哥关手机,还是弄掉蛋糕,唯有接纳,而不是让他顺从,服从。

 

当然老母亲还需要修炼说服小哥让他合作的艺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溜溜的她luc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