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是什么?如何理解人的驴性?
驴,一种被驯化的家畜。特征:被动,苦差。用来形容人,就有词语:驴前马后,形容卑微,顺应天命,也有驴头,形容蠢笨。驴的思维固化,表现出的一致性,即按照人类意愿劳作,是由于人的驯化,而人在社会里表现的高度一致性,则是因为社会背景。这就是人的驴性。
——丹妮姐姐
前言:认识一个人的方法有千千万,而我和李彦国老师的认识是因为毛驴,他也是我眼中的驴专家,李老师说,“驴,一辈子都写不完!”他不但如是说,也如是做了,我在文末罗列了18篇驴文,皆出自李彦国老师之笔,可供参考阅读,内容均在其个人公众号“王金庄李彦国”。当然除此之外,李老师也写水,写作物,正如其所说“以散文或纪实的方式,以自己浸入的方式,以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方式,并以王金庄(河北)为文学元素,打造自己笔下的文学帝国。”下面来欣赏毛驴系列的第四篇《70年代的驴》。
编者说驴:也许对于已经出过书的李老师来说,我无从评点,至少写驴方面是这样的。
我说不上爱驴之人,比之毛驴,我更爱马原笔下的马,我的老家也不养驴,我们养牛,养羊子,因为牛可以耕地,那些水稻田里怕是还留着牛蹄印,羊可以吃,鸡鸭之类也是用来吃的,有幸的是有些鸡鸭要留着下蛋,因而它们的寿命稍微长些,这就是我的家乡。
那认识李老师之前我真的不了解驴吗?其实不然,在我二十岁那年独自去了北京,回程时经过白洋淀,买过一个驴肉火烧,那是我第一次和驴的亲密接触,它仅是充饥的口粮,难嚼驴味。之后,我也认识过一位沧州男生,他向我吹捧的最多的还是——天上龙肉,人间驴肉。对了,初中时的教课书上还有一则驴事“驴和马杂交出的骡子没有繁殖能力”。其实这些都是驴之小事,说与没说差别并不大。
那什么是真正的大事?我想当属“驴性”,驴性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同为托运货物一类的牲畜,和马与牛也有相通之处,留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马是萧红在《生死场》里的马,那里的人和牲畜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而牛呢,则是《嫁妆一牛车》里的牛,得牛换妻,想来是笑话,也是悲剧。但他们都没有将牲畜真正的拟人化,这才是我看到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话剧改编电影《驴得水》时欣喜的原因。
虽而今社会多强调人与自然,但终究还是人的社会,人的牲口化,动物化,比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尔,都让我们寻味,这些异化当然也不可能是凭空想象,还有赖于生活里的观察,所以李老师看我的文有感触,而我看他的文也很亲切,我想这段“驴”的相遇表面上是因文相遇,实则是我两都立足于生活,脚下踩着黄土地,关心人的死活,也关心牲口,有了观察,还能表达出来,这才有了这段相遇。
作者简介:李彦国,河北邯郸王金庄人,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散文,以纪实的方式,以王金庄为文学元素,打造自己笔下的文学帝国。将乡村的诗意与文化内涵呈现给世界。喜欢纯白描无宣染的质朴文风。2018年,出版个人散文集《愚公挖山不》。
往期回顾:
散文丨小说丨诗歌丨文评丨荐书
让写作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