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日
之
约
35
印象当中,师生一起像今天这样开怀大笑的情形已经是久违的画面了。说真话,好喜欢这样自然的状态下在教室里响起的爽朗笑声。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表里的生物》。这篇文章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而现实中的我和孩子们一起读完课文后,在回忆过往点点滴滴时也采撷到不少有趣的童年片段。
当我问孩子们生活中是否有和文中的“我”类似的经历时,班级里一下子沸腾了。一个孩子说,小时候的自己在外婆的菜园子里一直分不清哪些是葱哪些是韭菜,闹出了不少笑话。另一个孩子说,自己小的时候不知道妈妈每天总是拿着一根管状的东西在嘴上不停涂抹,梳妆台上摆放着那么多的瓶瓶罐罐到底有何用处。还有一个孩子说的事更有意思,他说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吃妈妈帮忙剥了壳之后的花生。有一天,妈妈不在家,他看到花生后不懂得剥,就直接放在地上用脚踩……
一个孩子分享完,掌声刚响起,就有第二个孩子想要分享。感受着此起彼伏的笑声,我也忍不住想要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对于童年最早的记忆应该是四岁时候发生的事情。印象中,一直有个画面在脑海深处浮现。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哭天喊地地想从这间房屋爬到另一间房屋,似乎无比惧怕身后的某个事物有一种特异功能,会把她吞噬掉......长大后,家人告诉孩子,这个画面其实就是家里人想借着家弟一周岁的时候请摄影师到家里拍一些彩色照片的情景。当时,家人想让孩子和母亲、弟弟合影一张,结果孩子却因为担心闪光灯一亮就会把整个人都吞没,所以当时的孩子是竭尽全力挣脱家人的各种手臂力量,一个劲地想逃离这个充满危险的地方……这个小孩其实就是童年的我。孩子们听着我的讲述,个个笑得前俯后仰,课堂里的笑声就这样不绝于耳。
应该说,今天分享的文字要好好感谢四位可爱的孩子,是他们为我提供了“百日之约”的素材。
傍晚放学时,刚好这四个娃留在教室等我抽查背诵内容。巧的是,他们都是“百日之约”挑战活动的参与者,所以我们之间自然就有了许多共同话题。当我正愁着不知今晚分享什么内容的时候,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和我说:“老师,可以分享今天的语文课啊!”是啊,我怎们没有想到呢?所以,今天的分享他们是功不可没的。当然,这样开心有意思的课堂离不开班上所有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孩子。谢谢亲爱的孩子们,但愿这样的课堂我们能常常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