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禅城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老家就在肇庆)、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
或许你听过风水里提到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它是对方位的借代称谓,古人用有生命的动物来对方位描述,增添了“活力和气息“,也是很有道理嘛。
然而作为爱逛博物馆的我,上个周末我知道广东佛山的祖庙是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的。也才知道他的演变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四大神兽之一 ---玄武。
曾经有人说风水是一种迷信,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为了努力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一种方式吧,我们也不妨了解古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
下面是一张方位图供参考:
其次是博物馆里带有神兽图像的四个瓦当展示。
龟蛇合并体--就是神兽玄武了!
而来到祖庙这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更是加深了我对神兽演变过程的理解,神若如此,人又怎能不跌代?
首先添加微信公众号(fszumiao),好处多多,看参考路线,购门票,听文物讲解介绍等等。
坐广州地铁到祖庙站C出口后,沿着斑马线过马路后按提示直走便可以看到。
微信购票最方便,20RMB一位,扫描门口二维码即可购票进入,方便快捷.在其他旅游平台上没有找到关于祖庙门票的优惠信息,所以这个价格游览4A经典已经很实惠了,不用浪费注意力去找优惠了。
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两点,在陈列馆门口等景区讲解员即可,寻找带着麦克风的讲解员即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讲解的录音哦。
祖庙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
如果你来到广东旅游的话,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把陈家祠和佛山祖庙都逛了,深入了解下当地的历史文化,你才更能融入这个城市,喜欢它,爱护它。
1.通过祖庙来了解佛山的历史;
2.欣赏这里的岭南建筑与民间工艺,这里的三雕二塑尤为出名,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佛山祖庙让我觉得惊讶的绝对是近距离的看到三雕两塑,陈家祠给我的感觉没有那么深,这跟近两年来祖庙博物馆的改造打磨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观众的参观体验有了很大的改善,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它是关帝庙拆迁后征集过来博物馆的,走到这里都有一种恢宏的感觉,石湾的匠人们也是好样的!
穆桂英挂帅,讲解员提到里面的人物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为模仿广东粤剧的架势塑造,大戏服披身,考虑到是安装在屋顶,有一定距离,人物都是往外倾斜的,大家看到他们都是有前无后,身长腿短,有眼无珠,惟妙惟肖~静静的看上一段时间,特别有意思。
采取拼接的形式,线条也是简单明了,极具特色,工匠需要几个月才能制造出来,真可谓是慢工出细活啊!
屋檐上,还有这一种高超的工艺---灰塑。岭南地区的传统工艺,这只鸟就是一个制作过程的展现。
蝙蝠,额头和鼻子很有特色。谐音是”福在眼钱“,哈哈。
下面还有有名的漆扑神像,祖庙有24尊,站立了300多年了。
高达2米的神像,也只有几匹麻布的重量,一个人就能轻易抱起!所采用的工艺叫漆扑,是明清时期的产物。先塑出泥胎人像,然后翻制石膏模,在石膏模上用小麻布片逐层粘贴,多达8、9层,此后脱去泥模,再在胎塑造型表面施以精细雕塑、刻画线条、装饰上漆(油)、贴金、加彩等,最后塑造出一座只有油漆和麻布重量的立体造像,可见工艺的繁琐。更让人觉得技艺之高是:所有神像的衣饰和面部表情善恶不一,但统一的是,他们的身体都一致地向前微倾,既是对北帝表示恭敬,也是居高临下、俯瞰世人。
行走在祖庙红墙之内,还听着粤剧,看到好多当地人在旁边的休息亭下棋,走到中轴线上,抬头间,总能看见屋顶上方的陶塑瓦脊。
在正殿左右两旁放着72件北帝出巡兵器仪仗,是国家二级文物,它们由广府商家制造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全国只有一套。
当时有印象比较深的一幕,一名小学生用手触摸仪仗文物,一路出去,结果祖庙工作人员就把小朋友喊停了,把他带到警告牌面前问道:”小朋友能看懂上面的字吗?“--请勿触碰,谢谢合作!
小朋友的家长们当时羞愧万分。对呀,文物的保护有赖于我们每个人的付出,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善待它,走过了那么多年,它依旧在陪伴着我们,让历史重现的印记。
佛山祖庙内华丽多姿的金漆木雕,便是佛山木雕的缩影。
佛山木雕以红木雕刻和金漆木雕为主,至清代最为兴盛,其中又以建筑装饰和祀神用品木雕最为著名。
因为有些木雕外面用玻璃套住展现给观众,当时并未太注意。临走时匆匆一瞥。还有在屋檐上的,看不太清楚。也没有遇到讲解员对应讲解,于是回来查询了部分介绍。
万福台金漆木雕是佛山祖庙内规模最大的一套金漆木雕,下次有机会去寻宝,哈~
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灯笼!
音频为佛山祖庙讲解员讲解部分录音,仅供大家参考~
另外我周日去的时候,有粤剧表演和舞狮表演,不过观众实在是太多了,没挤进去.喜欢岭南文化的朋友可以细细品味哦:)
还有黄飞鸿纪念堂,叶问堂都是不容错过的展览,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逛完博物馆,是时候去品尝佛山地道的美食了,哈哈~
愿你有个愉快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