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沙龙回顾|科幻影视主题(上)

Eric He 星环科幻城 2024年02月29日 02:52
图片


第一部分 刘慈欣衍生

2023年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科幻大爆发的一年,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这里面我们逃不了,也离不开的就是《流浪地球2》的上映了。《流浪地球2》延续了《流浪地球》的成功模式,导演郭帆通过引入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流程,将中国的整个影视制作从偏向于个人风格及非工业化体系的流程,变成了一个非常完善、有规模、有体制、有系统的电影制作流程,这种工业化流程,在拍摄近未来相关题材的科幻电影中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秀的效果。《流浪地球2》相比于《流浪地球》有了更大规模的投资和制作团队,这也是《流浪地球》的成功所带来的影响。接下来,中国科幻借助着《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的成功,会有更多资方愿意注入到科幻剧本中去,为未来开发更多的科幻相关的故事创作提供更多、更强、更有力的灵感。

《流浪地球》的上映本身也很成功,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对比《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的制作,看到整体的提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的相机选择就是一个巨大的提升。看《流浪地球》的时候可能会有印象,它同样也像《2》那样,提供了包括像IMAX、杜比影院、中国巨幕之类的制式,但根据阿莱公司官网在《流浪地球》刚上映时的报道,这部电影主要选择的相机是他们家的ALEXA SXT和ALEXA Mini,这两台相机是非常优秀的相机,阿莱公司本身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相机公司,他们所使用的相机依然是阿莱公司最入门的,欧美已经逐步转向于使用ALEXA 35或者是ALEXA 65之类的设备去制作了。这次在《流浪地球2》,就正式地转变成用ALEXA 65制作了,而不再是ALEXA Mini以及ALEXA SXT。ALEXA Mini其实也是我前段时间参与拍摄制作毕设影片时,我们所选择的一台相机,它拥有非常优秀的画质,以及非常优秀的相机参数,但是它最高只有2.7K的分辨率,无论是在IMAX影院,还是杜比,亦或是其他任何荧幕上进行播放的时候,它实际上是一个后期放大的效果。

图片

上:ARRI Alexa Mini 相机本体与他的感光元件传感器(流浪地球1所使用的2款ARRI相机之一)

下:ARRI Alexa 65相机本体与他的感光元件传感器(流浪地球2所使用的相机)


有的时候去看电影的时候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它究竟是用普通相机拍摄,然后放大到了IMAX银幕,还是使用专门的IMAX相机去拍摄符合尺寸的视频,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IMAX荧幕如果需要完全的利用起来,需要使用IMAX专属的超大底片面积的胶片或数码感光元件相机,之前上映的《奥本海默》就是使用IMAX胶片拍摄的,他的胶片底片是特质的IMAX 70mm底片。而如果你想要拍摄数码的画面,目前能提供最接近IMAX胶片70mm底片尺寸的相机是ARRI AlEXA 65 (即对应的感光元件尺寸大概是65mm胶片的底片尺寸)。ARRI AlEXA 65的顶尖画质将导致超大的数据量,国内之前敢用ARRI AlEXA 65的电影屈指可数,国内拥有的AlEXA 65相机的数量也是屈指可数。这次《流浪地球2》是一次突破,与世界顶尖的使用IMAX认证规格的相机拍摄的一众好莱坞大片站到了同一梯队。这其实也是一个小tip,看IMAX的时候如果它只是放大到IMAX银幕上去播放,那其实有些情况下还不如去普通影厅,更省钱,而且亮度和清晰度反而不会因为放大而造成损失。《流浪地球2》的摄影指导刘寅老师也把自己非常专业的影视摄影制作流程公布在了知乎上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我作为在海外留学学电影的学生,真的就很痛苦,有的时候必须要去听英文,甚至有很多的名词,一下甚至都不知道中文对应词汇是什么,但他就将很多好莱坞英语的工业化流程转变为中文,并且真正在中国本土进行了一次实践,并根据中国本土的情况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转变,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影视制作人的话,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篇文章,可以推荐大家去阅读一下。

图片

画幅尺寸大小带来的画面差异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短片,其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其实是流浪地球的多家特效承包商之一所提供的动画建模的过程,我们看建模的精细程度就可以了解到,现在国内影视特效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尤其像这个MOREVFX,这家公司现在也开始承接一些好莱坞大型团队电影的后期制作,好像最近也承接了一些漫威的特效。


现在《流浪地球3》也在如火如荼的制作当中,郭帆导演前不久说,他又到新西兰去了一趟维塔工作室,维塔工作室是全球顶尖的物理特效制作工作坊,《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的机械装甲都是他们设计制作的,因为价格较为高昂,郭帆导演跟他们签过一个合同,就是他们生产几套,运回国内后更多群演的装甲是由国内复制生产的。这次又过来,可能是需要一些新的东西展现在《流浪地球3》里,期待电影的尽快上线。

然后,我们也来聊一聊三体。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两部非常令人疯狂的作品,一部是三体宇宙、哔哩哔哩和艺画开天共同打造的三体动画,还有一部腾讯视频旗下的企鹅影视投资拍摄的《三体》电视剧,过审后在腾讯和央视八套同步播出。首先是比较惋惜的动画,它的改编并不尽如人意,改得很烂,为了节省资源,尽可能多地去圈钱,他做得非常粗制滥造,是自上线以来就一直在被喷的作品。反观《三体》电视剧,其实它更搞笑一点,上线之前大家对它的骂声更大更强,甚至一度盖过了三体动画,上线后瞬间迎来逆袭。如果现在去看b站账号“三体宇宙TBC”最早投的《三体》电视剧的预告片,还能看到很多人在说“不要拍摄”,肯定不好的,最后“真香”了。

还有一个本来要上映但是缺席了的作品就是《我的三体》(第四季),之前预告要在今年的春节档播出,但现在只有预告上线,并没有更多东西曝出来。《我的三体》其实最早是由一个三体的粉丝爱好者在游戏Minecraft里制作的短片,后来由于更多粉丝的投入,以及三体IP官方公司“三体宇宙”的介入,改变为动画制作,通过精心的特效制作和认真的剧本改编,逐渐赢得了大众的口碑,是动画和电视剧之前唯一的《三体》视觉化作品,在豆瓣和IMDB上都有非常高的评分,的确是制作非常精良的作品。

我们其实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推测,首先是三体动画未来的动向,虽然第一季被人骂得这么多,但是第二季已经过审开始制作,根据艺画开天往年的制作流程来说,大概会在两三年后上线,故事进度非常缓慢,推测会结束在罗辑坠入冰湖或是罗辑觉醒、进入冬眠,准备送入到未来世界那里。

再来说三体电视剧,腾讯已经正式宣布,要推进第二季《三体·大史》和第三季《三体·黑暗森林》的开发,“主创团队将会回归”,但官方宣称的主创团队回归主要是以演员为主的团队,以杨磊导演为主的制作团队是否全部回归,并同时投入到两个大剧集的开发中,其实目前暂时是不确定的,而且我个人猜测不太可能会继续让一个导演同时两个电视剧的制作,这既不符合投资常理,同时作为一个影视制作人,他也不太可能会有这么多时间同时兼顾两个这么大体量的项目,腾讯如果真的希望以杨磊导演为主的主创团队回到三体电视剧的制作的话,那可能会让他去做《三体·黑暗森林》。《三体·大史》这个番外剧,可能是完全脱离三体的,看简介是古筝计划以后的故事,这要靠纯编剧创作了,给另一个导演团队去开发,以弥补从电视剧第一部到黑暗森林上映之间的空档期,因为可以想象得到《三体·黑暗森林》的制作体量会非常的大,包括杨磊导演也说过,《三体》第一部虽然也有特效,但是体量相比于黑暗森林肯定是要小的。这么小的体量都已经做了七年了,黑暗森林的制作时间也会很长,在这期间推出大史传,是可以缓解投资方的资金压力的,至于质量能不能像第一季一样那么优秀,这个就不太能说的准了。

图片

电视剧《三体·大史》制作备案公示表


再就是我三,原计划在24年春节期间播出但跳票了,我感觉本身已经接近制作结束了,可能就推到大概暑假档的时候再上映,这样会有很多学生去观看,对于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会有一个提升吧。跳票的原因,简单跟大家讲一下,前几年三体宇宙CEO是林奇,也即之前三体IP的实际持有者,他因一个员工投毒而死亡。这个案件导致了整个三体宇宙,包括他原本的游族公司股权架构等等方面发生了大变动,神游也在此期间宣布离职,自己创立了动画团队,又通过接近半年时间的谈判,从原公司拿到了我的三体的版权,开始继续制作,相比于之前一到二、二到三,每一段三年的制作周期,今年的原计划24年春节档播出的确也比较赶,个人感觉在暑假期间上映会比较可靠一点。


还有一个是Netflix版的《三体》美剧将在24年的3月21号播出,之前有些传闻,说什么罗辑是黑人演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内容只有两集这种,从后续公布的内容来看,其实这这都是不实的消息,具体内容因为Netflix的保密,透露出来的也就只有一些预告片,剧情方面到底有什么改编,这个比较难说,但可以肯定,这一版只会讲三体第一本书的故事,同时现代的剧情线转变到了美国或者是英国。我怀疑相比于国内版的话,海外版它可能会为了故事的节奏更加紧凑而删减更多的内容,因为目前传出美剧将拍摄成十到十五集左右的体量,比腾讯剧版减了一半多,肯定是有压缩和改编的。


第二部分 改编与遵循原著

其实这也让我们聊到下一个话题,就是如何看待科幻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影视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一个东西,文字是高度提炼的内容,是被精简过的,很多人在看文字的时候会有先入为主的想象,这就是高度提炼的信息被解码的过程。相比于去视觉的呈现,文字内容渗入更多个人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读者对于怎么理解看到的这一串文字,每个人是有不同的见解的。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有这么多的观众,这么多读者,他们在看《三体》这本书后,自己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对三体的视觉上的想象,但每个人的想象肯定是会有一定出入的。相比于一些比如说内心的心理活动,还有背景的展现这些文字更容易展现的内容,在视觉上需要去以更特殊的方式去对待,就比如说像腾讯版《三体》里,增加了记者这个人物,就把书里ETO组织的那些用来迷惑大众的手段,通过记者的方式来进行了一些展现,比如宣传环保。这些内容在视觉上呈现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取舍。三体电视剧以及神游的三体,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忠于原著一字一句的改编,而不是一些对于故事精髓的提炼,大部分对于原著和影视改编不满的冲突,也都是源于这种情况,到底是忠于原著一字一句的改编,还是提炼精华,再进行其他的改动?对于三体这个IP,我们现在有大量的读者,所以说忠于原著的改编在目前是得到了很大的成功的。

图片

潘寒与原创角色“慕星”


但是从我个人,包括影视行业这么多年的这些改编经验来讲,其实提炼的改编才是大众更能接受的方式,举另外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沙丘》原著也很厚,也有很多内容,在它刚出版的年代非常受大众的喜爱,但到现在就不是这样了,《沙丘1》上映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怎么在有宇宙飞船的年代拼刺刀,这都是创作时代所产生的不同,现在因为人类社会状态的改变,过去的作品显得过时,这个时候就需要像电影《沙丘》这样,提炼,然后进行精简的改编,使电影受到更多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的喜爱,受众会更广,也更容易被当代观众所接受。


如果您有想表达的科幻观点、创作的科幻作品,欢迎投稿,投稿方式及规则可在菜单栏点击加入PRA-投稿指南查看,同时也期待大家针对本篇内容的回复与讨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幻 · 目录
上一篇查收来自PRA的新年祝福下一篇沙龙回顾|科幻影视主题(下)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星环科幻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