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终身成长路上,依仗恩师教导、贵人相助、导师开悟@007不写就出局

曾佳容 尚拙七年之约
2022年09月11日 08:25
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图片

纵观漫长的一生,能堪称摆渡者的,我个人认为,不应只局限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它该有更宽泛的定义。

在长达几十年岁月长河中,沿途遇到的掌灯人,除了学生时代的恩师,还有职场贵人,以及与孩子共同的人生导师。是他们,引领我们实现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在人生每一个岔口找准方向,重获新生。‍

图片
图片

一句话影响一生

图片

图片

记忆中,小学班主任骆利修老师体态微胖,不苟言笑。我就读的小学在当地不算名校,骆老师更不是名师。但她当年不经意的一句话,影响我至今。

春末夏初,教室门口的梧桐树高大如伞,繁花怒放枝头。紫白相间、呈喇叭状的花朵,在成群结队的蜜蜂振翅声中,争先恐后地散发出格外浓郁的香气。花瓣随风飘落,花冠肥硕,掷地有声,铺了一地,醉了整个童年。

低年级的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兴高采烈地搬出小板凳,安放在梧桐树下,找着各自的最佳视角,写人生第一篇作文——我们的校园。这场景、这文题,因骆老师后来把我的作文在全班念了,印象格外深刻,恍若昨日。

图片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当天中午放学路上,我在人群中隐隐听到走在前面的骆老师跟她同事闲聊:我发现我们班曾佳容作文写得还不错。老师这一句背着我无意识闲聊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我。从此,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热情。

学生时代作文几次被分享到同年级其他班传念。印象最深要数中学语文老师黄赞茂了(后来听说跳槽到电视台工作了),我的游记《白水湖》被以挑剔著称的他用独特的男中音破天荒地在全班当范文念。他还亲自审核并否掉了班长的演讲稿,唯独留下我的《奋起时代的臂膊》。此后,我不再畏惧他,主动请教他的次数多了。是他的认可,让我鼓起勇气,断然拒绝了班主任要我让出稿子让班长上台替我演讲的命令,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为捍卫尊严挑战权威。

学生时代最轰动的一次,要数在全校操场集会上,上主席台从校长手里接过全德阳市征文比赛特等奖奖杯和证书。以实习生老师为题材的获奖作文《叶子老师,请走好》,成为懵懂青春时期最美好的记忆。进入职场后,写过在全局同系统得以交流的经验材料,也有过在部级刊物刊登的调研文章,以及大量赖以生存、被化入尘烟的八股文。时不时穿插一些矫情的生活记录取悦自己,成了日常生活借笔画心、以文交友的消遣。

以码字获取安身立命的生存技能和自我取悦的日常雅兴,至今虽然事业平平、文字拙劣,但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力和触及心灵的价值感,全依仗于学生时代以骆利修、黄赞茂老师为代表的恩师们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不刻意的托举。

基于学生时代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独特感受,我对于儿子一路跟随的老师,一直倍加珍惜,极为尊敬。因为,在我们这一代家长心目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老师有时甚至比单位领导还尊贵,深怕家校相处间有闪失,巴望的就是老师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一句话语、一个眼神。如果幸运的话,他们有的甚至重要到足以成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人生导师。‍

图片
图片

职场贵人

图片
图片

人生无法预演,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职场路上究竟会不会遇上贵人,那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当你努力时,全世界都会帮你。”这句看似鸡汤的话语,却道出了我个人悟出的“真理”:谁都渴望遇上伯乐,但在遇上伯乐前,请先成为千里马。很多路真正走过以后,才发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二十多岁入职铁路,不到半年,还未定职,就遇上减员增效改革。35岁以下青工(无论是否取得大学学历),统统被奉命分流到新都运校进行运输专业学习,我从实习生变成了学生。一年半后再次回到支线小站,从货运外勤到内勤、计划,一样样跟着师傅学(这些为我以后干监察打下了业务基础)。

支线货运小站,已婚妇女扎堆(没有半点歧视之意),每天满耳充斥的全是张家长李家短、是非对错,不参言不搭语不站队的我无法做到入乡随俗。于是,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不属于这里。这样的声音暗藏着不安分,抓住每一次机会,在技术表演赛、演讲赛、知识抢答赛上拿好名次,伺机逃离。

半年后机会来了,地处另一个城市的德阳机关启动干部招聘工作,站长杨伟竭力支持,派车送考,我在毫无心理预设的情况下踏进了面试考场。来不及多想,未经任何指导,更不认识任何面试官,便懵懵懂懂、毫无把握地出现在了考场上。唯一算事先有所准备的是按照阳伯(我的公众号里写过他)当年的建议,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自我介绍。我不知道我的自我介绍是否给面试官留下了好印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最终被录用加分的不是这个,而是面试现场突发的“意外”。

我不清楚2000年选人用人面试环节,由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组成的面试官是否事先有统一设定的提问,但我当年遇到的场景绝对算是临场“发挥”,甚至可以说是刁难:“曾佳容,请问前期段上准备调任你干列车长从事双层列车乘务工作,你说家里有困难,不愿离开支线,现在为什么又跑来应聘机关干部岗位了?”问题很尖锐,语气咄咄逼人。问话的面试官是分管客运的副职领导,他两眼审视的目光,容不得我半点犹豫,也来不及揣摩这样的考题究竟基于怎样的考虑,便下意识作出了应急回应。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是不配有期待的,因为判断标准不在于我。

事隔很久以后,因为工作表现获得行政一把手S领导的认可,我才得知,我最终被录用的真正原因正是面试中的那场“意外”。拿S领导的话来说,我不乏机智又诚恳的答复引发了他的抱打不平,在我毫不知情又不容期待中戏剧般发生了“反转”。他说,他看不惯那个副职领导给一个小年轻如此狭隘地“报复式刁难”。同时,他说他更看中我临场发挥表现出的综合素养、想干事创业的劲头,以及一个有志青年该有的精气神。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值得用,他有责任投赞成票。他说,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人。

这样的交流有时会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效果可想而知。他说,他一般会定期跟年轻人交流一次,他希望交流一次,可以管用一阵子。

S领导把我放在了共青团岗位上锻炼,并兼职宣传工作(我的文字功底有了新的培育土壤),一年后接任团委书记(最不好干又最能得到磨炼)。他是那种让你觉得干不好就特别对不起组织的领导,我的鸡血就是那一刻从一进入机关就被打起的,干劲十足,元气满满,能量爆棚。因为年轻,精力旺盛,想干事,又侥幸一次次干成了事,逐渐找到了工作的使命感、价值感和归属感,以至于到现在都念念不忘共青团经历给我带来的精神财富。

在国企,一个小团干,说是进入了中层,但毕竟是兵头将尾,位卑言轻,逼着自己磨炼出蛤蟆肚、飞毛腿、千里眼、顺风耳。以学生时代有过9年的学生干部经历垫底,依托单位给予的锻炼机会和表演舞台,几乎全情投入,心无旁贷。期间,遇到过障碍,经历过挫折,还暗自掉过眼泪,但很快又挺过去了。一直记得S领导说的话:小曾,不要怕,放手去干,你如果因此就改变自己爱憎分明、一股脑往前冲的做事风格,你就不是你了。

虽说干得算不上最好,但于我个人而言,共青团工作是后来诸多岗位中最值得回味、最无怨无悔的。纵观很多从共青团转岗的同仁,他们在以后的岗位(包括成长为处级领导)多多少少都享有这个岗位带来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存在的红利。

这一切,都得感谢当年在面试考场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我职场成长路上给过我支持的S领导,是他让我在短短两年多时间从一名入职新工意外成长为机关干部,并在一年后又成长为局聘干部,比不少排资论辈的同仁少走了弯路。

S领导是我的职场贵人,无论他是否因自己有浓烈的共青团情结(出身于路局团委书记),是否一贯善用年轻人(好多岗位都启用了青年人),是否真的是在我们身上看到了他当年的影子,但他的利他心和大格局是我有幸一入职场就碰上的最意外也是最重要的贵人。

人生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我会永远铭记像S领导这样的人生贵人,以及那些在我逾20 年的职业生涯中曾拉过我一把、还不忘悄无声息送一程的贵人。比如在路风岗位教我明白“水清则无鱼”、做事要懂拿捏、邀我去路局锻炼而我当时却没珍惜的伯乐C,比如在纪检岗位跟过八年、教我做事坚守问心无愧、退休前还背地里向路局推荐过我的伯乐H,您们都铭刻在了我的心里,亦师亦友,永生难忘。

这份感恩,化作倍加珍惜,默默传承。

图片

图片

与孩子共同的人生导师

图片

图片

当了父母才知,教育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养育一个生命,仅仅让他吃好穿暖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其培育成人成才,是每一个父母的终极目标。但这,无疑是门边做边遗憾的学问。

很幸运,遇上了以儿子小学班主任何老师为代表的人生导师,比如手把手教了儿子六年专业课、一直看好他的王老师,比如提供黑板报舞台、激发儿子自信的初中班主任蓓姐,比如合力将儿子拉离青春期逆反迷途的班主任张老师、美术熊老师。他们像接力棒一样,默默地陪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和家长迈过一道又一道人生之坎。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年何老师带领学生播种、收获的情景

记得每年春季,何老师都会带领学生松土、播种、施肥、烧水,教室楼道阳台边始终花团锦簇,鲜活得跟活蹦乱跳的学生一样。秋天收获劳作成果,将学生亲手栽培的土豆、玉米煮熟,在课堂集体品尝。等有了条件,在校园一角开辟种植课堂,让学生把收成后的莴笋、青椒、茄子、番茄带回家,在父母协助下学会炒菜,与家人品尝劳动付出后的滋味。

在植物培育过程中,她带领学生观察、赏析,将教育和生命课融入生活。她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劳作,从一草一木开始观察,学会感知生命。同时教会家长静待花开,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好种子,要从土壤开始营造成长环境,在阳光、雨露滋养的启示中学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她打破让学生机械式一遍遍抄写汉字的传统教学方式,从低年级开始引领学生汉字研究。哪怕一个字通过翻字典收集素材耗时长达半小时以上,也要鼓励一天天坚持做下去。她的学生六年小学翻烂至少两本《新华字典》的情况太过稀疏平常。从三年级开始,她让学生批阅式阅读。翻开她自己和学生的语文课本,包括她推荐并打印成册的大家名作,没有哪一本哪一篇留白处不留下密密麻麻的字。她用这种知识输入的方式,教学生如何将书从薄读厚。

她带领学生在鉴赏名家名作的基础上,走进大自然,观察生活,形成作文。并通过博客共享,形成写作氛围,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小学六年下来,博客上学生的习作从穿插有拼音的几十个字,到高年级阶段轻轻松松、洋洋洒洒的千字文,家长亲眼见证了孩子学习能力的突飞猛涨,也通过孩子的文字记录定格下了特别的童年时光。她分阶段持续教学阅读、写作,教会学生如何把书再次从厚读薄。以知识输出的方式,最终变成自己肚子里别人偷不走、学不会、受益终身的东西。

每学期学校礼堂里,她的班都会自发搞一场学业素养汇报演出。学生自编自导,将课本剧搬上舞台,让每个学生以人物角色的方式走进名著或寓言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滥竽充数》……一场场由家长观摩的自娱自乐的汇演下来,不仅让学生牢牢记住了课本知识,感知到了文学素养的熏陶,还挖掘出了主持、表演、戏剧、舞蹈、器乐、唱歌等一系列综合性人才,更因此影响了家长课外对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

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位在教学专业上堪称她们学校天花板级的语文老师。她太热爱教学了,对每一届学生的教学都有创新与提升,以至于没有人知道她教学研究最终拓展的边界在哪,因为她貌似从未停止过自我挑战和自我突破。在与她的交流中,你能感受到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有多“走火入魔”。无论获取过多高荣誉,即使目前已是特级教师,甚至当上了副校长,期间更有私立学校高薪挖她,她却淡淡地说她依然愿意在现在的公立学校安安静静地做一名人民教师。她依然喜欢主动请人旁听她的课堂,虚心听取意见;依然跟随着她的师傅特级教师黎琼老师带领团队磨课,培养新人。这些都在无声影响着学生和家长。

在陪读的6年时间里,家长能从她的做事态度、方法引领和教学专业度上强烈感受到她的与众不同,她天生就是为教师这一职业而生的。孩子上她小学六年的课,毫不夸张地说,在学习深度和习惯方法上,足以可以把老本吃到初中甚至高中阶段。小学毕业前由她辅导的一篇作文《妈妈温暖的后背》,记录我骑电瓶车风里来雨里去陪读的点滴,儿子在初中阶段一写就是三年,直到写进中考考场。在编辑他的作文集时,我发现这篇作文每写一次,随着知识积累和认知提升,作文质量都有明显增长,就像一块被反复打磨的玉。关键是尝到了得高分的甜头,亲子关系也随之递增一层。

何老师是一名可遇不可求的老师,更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妈妈。每次家长会不知不觉开到天黑。每个家长跟求知如渴的学生一样,边听边记笔记,散会后还围着她久久不肯离去,就想听听她的见解、思路。在她的家长会上,获取的不仅仅孩子成长的信息、她的教学思路,更重要的是跟她学习如何当好父母。每次交流,都是一次关于教育的头脑风暴和观念唤醒。她毫不吝啬地分享她作为母亲在教育自己儿子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困惑,当中不乏教训、遗憾和得失。在做家长角色上,最令人佩服的是她成为了她儿子一直愿意敞开心扉无话不谈的朋友。包括她儿子上大学外出求学后,娘俩一有机会便打电话,共同探讨各自的专业领域,实现了亲子关系中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这一点,是我们想学却始终学不会的。

孩子小学毕业后,曾发生过家长和孩子很长时间不适应新老师新环境的情况。一遇到困惑,总会回去请教何老师,她是孩子和家长名副其实的人生导师。她对一个孩子的观察和分析独到又精准。在她的建议下,很多孩子走上了适合自己的个人发展之路。包括我家,儿子小学五年级结束后,在她的引荐下,师从她儿子的专业老师,走上了美术寻梦之路,提前做了学业规划,避免了一些弯路。

图片
图片

写在最后

图片

图片

如果说人的一生有三段成长:原生家庭、婚姻生活和为人父母,那么学生时代、职场生涯、育儿路上……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意味着必然要以全新的身份开启全新的成长旅程,在恩师教导、贵人相助、导师开悟中,一步一个脚印,以随时归零的心态,实现终身成长。‍

老师们,贵人们,导师们,教师节快乐!托举之恩,永生难忘......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我是曾佳容,写作近300天!

谢梦依然攒助的古树红茶

感谢007发起的教师节征文

诚邀你加入007不写就出局,一起挑战

7天1篇写7年,写完7年去南极

找我加入007,还能优惠30元

微信:尚拙,暗号:一起写

图片

点个“在看”不失联

图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刊物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图片


往期内容,详见以下公众号


修改于2022年09月11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尚拙七年之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