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一周逛一馆之中国国家博物馆

ElingHo ElingHo期待的美好日常
2017年08月18日 03:30

Hello,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第四期的一周逛一馆节目.
         我们又要回到首都北京了,毕竟是不简单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哈.

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这里收藏着130多万件我们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梦”的发源地,是国家的文化客厅,每年有不少外国元首、首脑和政要来参观做客。它成立于1912年,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光辉历程。

图片

一.我与国博

      在北京,去得最多的就数中国国家博物馆了.它把全国各地不少宝物都收藏其中,总有不去就吃亏的感觉,哈哈.说实话,这里的志愿者讲解员也超多,每次听完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上至70多岁的奶奶,下至不到十岁的小朋友.还都是高级别的~不得不赞啊,第一次带一大帮同事去逛,还约了四月公益组织的朋朋哥哥讲解员一同逛国博,收获很大.
       还有一次偶遇一位白发老奶奶志愿者讲解员,她退休之后一直在国博讲解,印象很深,她带着我们边走边看,以龙为主题的文物介绍,讲得铿锵有力,意气风发~我们真切的感觉到她的真诚而用心!
国博展览众多,我常常带着面包和水杯(里面有免费的饮用水提供,凳子也很多),在那里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闭馆,想想那个时候是很享受被各种有趣的知识充盈的感觉,(复盘时,重看了一遍笑来老师重新定义这个概念后,才发现那时的知识,并未成为"知识",我应该分享给更多的人,看是否能够有长期的价值......)

二.国博的青铜器

1.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重量:832.84公斤)图片

“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后母戊鼎的出土与保存经历了种种磨难。这次我们来重点讲讲这个故事吧.

  20世纪20年代初,安阳甲骨文的出土让这里的人们觉得脚下这片沃土可能埋藏大量宝物,探宝人不断出现。1939年3月19日的晚上,一位当地吴姓青年在自家祖坟地里盲目探宝。当他把探杆钻到10多米深时,突然感觉碰到了硬东西,拔出后看到探杆头上带有铜锈,立即回村找堂兄吴培文商量。他们觉得自家祖坟地下可能埋有宝物,挖不挖呢?挖的话要破坏祖坟,不挖若是让已侵占安阳的日本人听到风声一定来挖。吴培文当即组织20多个小伙子进行挖掘。当挖到近13米深时,只身来到坑内拨开泥土,一截器物顶部显露出来,因鸡叫天要放亮,他们怕被日本人发现赶紧把坑填上,第二天晚上继续挖,一尊大方鼎露出全貌。吴培文指挥大家用3根圆木搭成架子,挂上辘轳lù lú,将鼎拉了出来。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国宝后母戊大方鼎。
  铜鼎拉回家后,吴培文将它埋在垃圾坑里。事后大家决定应将大鼎卖给中国人。不久,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商肖寅卿从北平专程来到安阳看这大鼎,吴培文感到他是位真正的中国买家,决定让他看看。肖寅卿看后出价20万大洋(相当于现在2000万元人民币)要买这尊大鼎,但又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运输方便不被日本人知道,要将鼎切割成10块。吴培文按着要求买来锯条进行切割。由于这尊鼎特别结实,锯条都断了也没切割成,他们又试图用锤砸,也没有砸烂,这尊大鼎才逃过粉身碎骨的命运。
  由于无法将鼎切分,吴培文重新将它埋在地下。这时日本人也得到消息,派军队包围吴家。由于日本人并没有得到准确消息,只是搜了搜就回去了,但随后又派300多人来吴家再次搜查,吴培文得到这个消息立即翻墙逃跑。日军没有追赶他,而是直奔埋宝的西屋马棚,却又鬼使神差地拐进隔壁西院马棚,鼎又逃过一劫。后来吴培文又将大鼎转移到东屋水槽下面埋起来,并找来一只类似古董的铜夜壶用布包了几层藏在床下。几天后日本人又来搜查,把铜夜壶当成宝贝带走。吴培文深知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选择了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吴培文出走后日本人又来了几次,他们确认宝贝被他带走后才算罢甘休。
  吴培文一走就是10年。在第7个年头时也就是1946年,国民党安阳政府获悉了藏鼎的准确位置后,将鼎挖出放在了县政府,后来一位国民党军官将鼎运到南京,当作寿礼送给蒋介石,存放在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博物馆。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这尊鼎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家博物馆的前身)。

图片

后母戊鼎

图片

精美纹饰,一只耳是复制品,另外一只是原件


2.最早的冰箱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发明了食物防腐保鲜的方法。《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古籍《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鉴”其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
由此可见,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
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了。

图片

铜冰鉴.JPG


三.难得与瓷之韵展览相遇

图片

瓷之韵


图片

1. 粉彩杯碟


图片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图片

2.大英博物馆青花英国盾徽纹大盘


图片

景德镇专为英国市场制作


回顾了一下展览的照片,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瓷器china闻名世界,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还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展览呢,暑假大人小孩的好去处呀~

四.碎碎念

提前网上预约哦,要不排队时间可就长啦~
中国国家博物馆,炎炎夏日,在北京不容错过的避暑好地方~如果有时间,包包里准备点吃的吧,好几层的展览等着你呢,累了在那里自助喝个下午茶也不错哦~

嘿嘿,祝你周末愉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ElingHo期待的美好日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