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情境•素养:有效阅读的彼岸 ——以《城南旧事》父女 “花”为例

江文锦 文锦羽录
2020年10月24日 15:15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图片
文锦羽录
入标题

[至美无如读书 至乐无如相长]

 锦鳞游泳¦牧羊溯语¦缘君翔集


亭长笔记
牧羊溯语


点击关注

图片


图片

LOVE 

  ¦¦¦溯¦¦亭长笔记

作者:江文锦丨美编:雨羽  

图片

图片



情境·素养:有效阅读的彼岸
——以《城南旧事》父女 “花”为例

2020

江文锦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人的一生中,能穿过文苑书林,与千万个优秀的作者不期而遇,并与他们相知相濡、推心置腹、言谈神交、荣辱与共,这是一件幸事!
在阅读教学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直透纸背,与想象中的作者照面,在阅读中向作者絮絮地发问、切磋、请益,体验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倾听那遥远年代传来的空谷回音,揣摩作者的音容笑貌和写作时跃跃欲试的心情。……沉潜下来,贴近作者的言语生命的原生态,倾听那无声的心灵倾诉,体验和感受作者的言语动机和写作激情,进行言语动机的移植、复制和鼓荡,这就是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提及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论阅读和传统解释学作者理论的基础分野。
在阅读教学中,要把眼睛盯在此文本与彼文本(同类文本)的差异上,寻找该文本与其他文本不一致的地方,这不一致的地方往往就是作者最具有创造力、最具有言语生命个性的地方。文章的意蕴是否创新,得益于视角的创新,得益于情境的共鸣。
例如:在谈及父女之情的文章,学生对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十分熟悉亲切的,也很容易触情。
《城南旧事》中送别的场景主人公英子小学毕业典礼,展现“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的真实而伤怀的场景。同时配上那曲令人难忘的30年代小学生毕业的《送别》作为音乐背景, 于是英子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图片



这个小说情节被演化为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里小学毕业生歌唱《骊歌》的场景,仿佛带我们走进了30年代的老北京,带我们走进了英子和他的爸爸的故事。这首优美的骊歌送走的不仅仅是那时英子的小学毕业典礼,也不仅仅是家里的凋落的花儿,还有那美好的童年,难忘的父爱,还有的在堂的学生万千的感怀。这所谓的“浓妆”的语文情境中,我们会注意到渲染过的音画色彩的机巧在于吸收了文本中情感的精元,将一个个人物的片段印象串连起来,一个个片段就是一颗颗珍珠,聚合在一起闪耀着小学毕业生渐渐懂事散发出得璀璨的理性思考的光芒。也许阅读者与书中的主人公英子是同龄人,也许阅读者也想到了自己最亲爱的爸爸,也许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孩子的心绪,但我们知道那时阅读者已走进文中,已进入角色,已期盼着纯然的文本对话。

图片

我们发现原来仅是文字组合的作品,如果经过音画恰当的处理,视觉、听觉、内心情感上发生了螺旋式上升的唯美的变化,表现为时间上、情境上、感染力、想象力、模仿度等方面的微妙迁移,而这种媒体烘托下的文本情境愈增直观优美,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情感期待,更容易让心灵贴近作品的那个真正世界。如果是这样,我们又何必忧虑我的语文没有阅读的色彩呢,我们又何必惊惧迷失文本对话的真谛呢?沿着这个情境,我再一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欣赏文本中的美文佳句和栩栩如生的父女形象。
在“‘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以及“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些文句的反复朗读中领悟到了“成长真谛和父爱无声”。可以说在骊歌的送别声中英子领悟了成长真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渐渐长大,从一个少不经事的孩子长成了小小的大人。在夹竹桃花开花落里感受了父爱无声,是父亲对子女闯练的关怀、鼓励,让她在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中,又哀而不伤,含而不露地表达了深深眷念之情。而我们同龄孩子又何尝不是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读出了“花儿”的深意。他们知道题目的“花儿”即文中反复出现5次的“夹竹桃”,也明白了它是象征爸爸的深意,它是英子的爸爸。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花成了父女情深的见证。
任何作品都有一个社会现实背景、传统文化背景和特定的语言背景,这就成为了文本意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通过诸种背景作参照系构成的情境,阅读者心中就对亲情主题类作品在内容上、结构上、情感上的理解又添了一番认识,又多了一些收获。
 

图片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孩子了……

      文锦羽录

    2020年10月24日于榕居






图片


图片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林海音所写的一篇自传体小说,选自《城南旧事》里的最后一篇。在该小说中,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从中表现了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全文哀而不伤,含而不露。



图片




      图片                                           

长按关注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作品,

一定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刊原创作品欢迎分享,

未经授权不得【抄载】。

查看历史消息,阅读更多精彩。  

摘引请标注公众号,可留言回复。 



文锦羽录


图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往期精彩回顾          

回望我们是否可以如?——北冥的“鱼”与承蜩的“佝偻丈人”!
再续“七里香”情缘  ——读点《席慕容文集典藏版》

雨果的慧眼:“文明”属于谁?

“小、 巧、 新、 奇”的生活画卷

教学生做美篇:七彩语文笔记是这样炼成的

教学生做美篇:作品不是躺在抽屉的日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锦羽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