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精力管理》读书笔记

半瓦 realWorld
2019年02月04日 13:50

日更2/30:读书笔记之一。昨天是日更1/30:SUSE给我带来了什么?


上个月朋友分享一本书《精力管理》,完整内容不赘述了,可以参考她的公众号精力管理:全情投入的方法。书里面的一些观点和实例,正好和自己之前的体会印证,读完感觉很有收获。书上观点是像锻炼肌肉一样,通过锻炼恢复周期性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精力。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标题都是书中原标题)。


情感精力——把威胁转化为挑战


图片

"正面情感可以更有效地支配个人表现,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

情感方面我觉得我一直都挺空的,在华为的时候自己列过一个list,想和不同同事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儿,但是基本都因为自己工作太忙,工作没有达到预期,取消了。


"每周你会拿出几个小时仅仅做一些有趣放松的事情吗?有多少时间你感到自己彻底的放松?你上一次摒弃杂念、完全投入某件事情是什么时候?"

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去放松。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放松。最近看看奇葩说,看看电影,听听辉哥和一诺的课,感觉有点放松的感觉了。


明确目标——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

"使命感是我们的火种,我们的动力,也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我最近六年其实使命感缺乏,最近四年总觉得力不从心,使命感缺乏可能是主要一个原因。


积极的人生目标

"消极的目标充满防备心理,它的本质基于缺陷,诞生于身体威胁或心理威胁。"

回过头来看当我想和加班多的这种企业文化对抗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消耗精力。不管是华为还是星际比特都有这种感觉,这种精力的消耗导致我最后没有办法持续在这样的公司工作。相比之下在中星微和刚去华为的时候,我是完全自我驱动去加班的,所以虽然很累并不会感受到精力被消耗。


内心的目标

"当目的从外部转移到内心,也能提供强大的精力。外在动机反映了我们对某种事物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欲望——金钱、认同感、社会地位、权力甚至爱情。而内在动机则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它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感。"

我现在所缺乏的就是这种内心的动机。我可以写出一些计划,看起来还挺有逻辑,但是自己都不觉得很激动。回想上研究生的时候,第一次听到Linux kernel porting的事情,觉得操作系统跑在CPU上面好神奇,这种神奇的心动的感觉驱动我从2005年到2011年一直围绕这个事情学习和工作。现在回忆自己对技术的兴趣,似乎兴趣点还是在这里。虽然用户空间变化很多,但总觉得没有那么喜欢。所以最近写五年计划的时候仍然是想写一个最简单的能把ARM架构特性用起来的操作系统。同时多了解了解基础设施大家都在做什么。也许看着看着能找到更有兴趣的东西。不管怎么说,内核和coding基础打扎实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非常重要。


超越个人的目标

"工作让生活变得更好,”乔安·席拉在《工作生涯》中写道,“如果工作的内容是帮助他人、减轻痛苦,让我们变得健康和幸福;或者它能从美感、智力方面丰富内心,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

回过头来想一想,在中星微和华为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所以今年(2019年)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写公众号,多做分享。


价值观与美德

"为了找到内心最坚定的价值取向,我们建议你留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回答以下问题: 

●如果现在就是人生的尽头,你学到的最重要的 3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如此重要? 

●想想你最敬重的一个人,描述他/她身上你最钦佩的 3种品质。 

●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你希望你的墓志铭如何总结你的人生?"

学到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分别是写工作日志和感受自己身体的感受。我从05年上研究生的时候开始写工作日志,写到现在写了14年。能明显的看出来技术持续提升的时候,也是工作日志有持续记录的时候。第二件事情是感受自己身体的感受。直到前年包括困了累了等很多身体任何感受我都不去响应,身体给我的信号完全不理。不由自主的总是在消耗自己。最近一年多的时间,慢慢观察到自己身体的感受,根据身体的状态调整做的事情。最近(裸辞之后)还能观察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去觉察自己变化的原因。

最近看李一诺的诺言,其中有个问题:“如果生命就剩下六个月(假设在六个月之后你会无痛苦地离世),你还会不会做现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想了想,我最想做的事情,第1件事想写个操作系统。第2件事情是有更深的人生体验,更多的成长。


我最敬重的人是我在华为的第一个主管,不知道能不能算品质,我觉得他挺帅的,而且他会功夫,更重要的是技术特别牛,结果导向的思路很清楚。


我想象的我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有充沛的精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整洁舒适的生活。

希望墓志铭上写,我是一个独立爱分享的人。


全情投入的构想

"当使命感从负面变成正面、从外部转向内部、从自我变成他人时,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强大、更持久的精力。"


正视现实——你的精力管理做得如何

"我们只有满怀震惊地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看到我们希望或想象中的自己,才算迈向个人生活现实的第一步。"


收集事实

"若要面对现实,你需要将自己当作研究对象,对人生进行详细审查并为此承担行为后果。为了尽快获取直观感受,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用至少 30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从 1到 10,你如何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投入程度打分?是什么阻碍了你的表现?"

在中星微的前两年工作投入能到八分,在华为的前四个月能到八分。星际比特工作投入从五分降到了三分。最大的阻碍是自己的精力不够,总觉得特别累。


“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

"自爱并非易事……因为它意味着爱全部的自我,包括内心和外界都不能接受的阴影部分。关注这令人羞耻的部分便是解药……"

看到这里仍然很难接受自己阴暗的部分。书中建议是:

"一方面从道德上意识到这一部分自我是种负累,不可忍受,一定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认可并微笑着接受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它们,永远带着喜悦之心。"


当我们不再需要遮遮掩掩,就不再畏惧暴露自己。大量的精力得以释放,用于全情投入生活,拥抱自己的力量并持续加强锻炼。

我从小经常幻想自己特别特别牛逼,最近两年基本都是想象自己是个武林高手。想象自己是武林高手这个情节之后,觉得自己挺沮丧,因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之前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潜意识,我希望把身体锻炼好。现在想想其实也不用想那么多,想想自己是武林高手的时候就尽情的想象,想象之后回到真实的世界就好了。刚才(2019年1月29日 晚上8点半)从地铁站出来骑自行车的时候,路上有这样的想象,也没有这种沮丧的防御,想象完之后觉得还挺舒服的,不像之前感觉那么糟。


还有一次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一边看书一边想,特别担心将来我分享出某一本书的内容,有人说你怎么看这个呀(鄙视脸)。就是觉得自己心虚的很厉害。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很喜欢在图书馆泡着,在图书馆里面四处走一走,看看能碰到什么书,是一种在书海中移步换景的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做任何事情都很难投入。


又见罗杰——重获新生

"罗杰告诉我们,“一旦价值观清晰起来,而我又懂得仪式习惯的重要性,大多数改变做起来也不那么困难了。我的生活有了特定的节奏,能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精力带给他人的影响。现在我的挑战仅仅是感受到生命的脉动,并保持生活的活力。”"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价值观的分享,比如说辉哥的一页纸驱动人生,比如奴隶社会李一诺的诺言。想价值观对我来说是一件挺困难的事事情。在做书后的全情投入训练系统时,我想了几分钟,才想到了我四个最珍视的价值观,依次是诚实,有爱心,不乱发脾气和开放系统。当我写下这四条的时候,我甚至不确定这些算不算价值观,算不算我最珍视的价值观。但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我目前想到的,所以先记录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半瓦的公众号喜欢分享自己的体会,包括技术积累和生活感悟: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realWorl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