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时间紧迫,首先推荐的是扬州博物馆二楼的国宝厅,如果时间充裕那就从印刷馆开始~
1
镇馆之宝
此类梅瓶传世仅见三件,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价值约3.6个亿!
讲解员说,制作的原料蓝釉很稀少,再者这个梅瓶是用来装酒的,为了防止酒精的挥发把瓶口做的非常小,制作的难度很大。
北京颐和园、巴黎吉美博物馆各珍藏了一件,个头却没有这个大,而且各有残缺,不及这件完美。
它原流落民间,在扬州市一户普通人家传承了不知多少代。据那户人家的后人介绍,这瓶到底有什么来历他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长辈们日日扫尘、每每擦拭、精心呵护,平时也从不示人。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这户人家的儿子害怕地震,瞒着母亲将此瓶以十八元人民币的价钱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六百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
2
雕版印刷博物馆
在这里,请跟随我曾经拍摄的图片一路走,希望你能感受到我们四大发明之一的来之不易。
雕版印刷术,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知识又如何能够快速的传播呢?带着之前仅有的一丝历史书上的知识,走进了这座独特的博物馆。为了更好的展现,我不得不放入大量的图片以达到展示效果,也便于记录完整。
大约在南北朝,隋唐之际,将佛像刻在印模上,依次在纸上轮番捺印。
1.备料 选择适当的木料制成板料,在按需准备好纸和墨
2.制板 包括选料、锯板、浸沤(ou)、干燥和平板
选料:
理想的材料具有耐印率高,吸墨与释墨性均匀的品质。为此,一般选硬度适中,纹理细滑的梨木和枣木。
锯板:
木料去掉小枝,选树干,纵向直截,锯成2厘米厚的木板,使得面积较大。
浸沤:
锯好的木板放在水中,上压重物,浸沤一至数月,期间要数次换水,脱去木材内的树胶与树脂,使得木板体内的树脂溶解,干燥后不致翘裂,利于刊刻,又易于吸墨释墨。
干燥:
之后的木板平行码放在无直射光的通风干燥处,每层木板之间用粗细相等的长木条或者竹片垫平,令其自然干燥。自然干燥期间,因时常翻动检查,并不时将木板上下左右对调,以防干燥不均,扭曲变形。
平板:
将干燥后的木板上下两面刨平、刨光,截成略大于双页版面的矩形,用植物油涂表面,再用芨芨草的茎部,细细打磨平滑。
备纸:
现存古代纸卷书籍大都用大麻、树皮等制作,有时候也采用藤、桑等材料。宋代以后,印刷开始使用以竹和禾本植物为原料所造的纸。
备墨:
将粗烟研细,加胶料和酒制成膏状,放入缸内存放三冬四夏,使臭味散去。存放时间越久,墨质越好。用时加水充分混合,用马尾筛过滤。
最后才是装帧~走入下一个模块!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所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他们也是在迭代中发明的,人类的智慧无时不在生活中涌动!
请看活字模!
至此,这个馆才逛完,确实比较烧脑,去了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一个漫长的游览过程。
接着我们可以去历史展厅轻松下,听听扬州的曲调,广陵散~
用通史式陈列讲述了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看展厅第五部分:富甲天下”话扬州“!
扬州很有意思的年画!
还有“扬州八怪”的珍品及介绍、扬州弹词、扬州清曲、木偶戏和扬州小调等介绍,可以在上面按设备按钮播放,扬州市歌《茉莉花》。
确实走完两个馆已经是比较劳累了,知识量太多了,很难立刻消化~大家只能回头听着小调慢慢来品味了~
3
碎碎念
1.当时从镇江坐大巴去的扬州,非常方便,看完博物馆可筹划第二天的瘦西湖一游~
2.双博馆、音乐厅、图书馆和美术馆都在这一区域,一天的文化之旅满满而归~
3.看准时间有志愿者讲解员陪同更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更新哦
一周逛一馆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一周逛一逛之故宫博物院
一周逛一馆之上海博物馆
一周逛一馆之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