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物博主

查看更多 a
阅读超话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学生时代 ​​​​
整上了人体工学椅后,工作马上就有了干劲 ​​​​
阅读就像是远洋航行,一直风平浪静又有什么趣味。

今天文穴开始共读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一开始群里伙伴遭遇的一个问题就是读得很懵。我回想第一次读《都柏林人》的时候也很懵,不知道小说要讲什么,英文原文读了也不甚明白,就觉得很沮丧。不过现在就会想明白很多,无论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还是 ​​​​...展开全文c
如果创业是全部依赖运气和结果,那么你就是结果驱动而非过程驱动的人。你可以结果导向,但是不能结果驱动,结果驱动就容易投机倒把。 ​​​​
最近规则怪谈类有一些缺口 ,中长篇,如果有合适的作品,可以来找我哦
#投稿##创作##小说# ​​​​
这本书我几乎是拿它当非虚构的来读的,从《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到即将上映的《我们一起摇太阳》。这样的作品我通常不太会拿来作文学分析了,因为生命太沉重了。文本中充满着生存和挣扎。
-
28岁的外企女强人王霄,既是学霸也非常有责任感,如果没有重病绝对是哪里都讨喜的金领精英, ​​​​...展开全文c
结构主义超话 #理论# 文学超话
人说,以往我们是存在主义的人,到了上世纪60年代之后,我们就成了结构主义的人了,可见“结构主义”对于我们理解现代人文思潮的重要性,其实它不是什么脱离现实的理论,而是已经深入时代的骨髓,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了,理解结构主义实际上就是理解人与人之间 ​​​​...展开全文c
无论是学校还是经典都教育我们要人人生而平等,拥抱可能性。文学本身也是如此。但是羊和狮子在抽象意义上是平等的生命,但是相遇了就是你死我亡的竞争。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平等的,但是考试就会分出成绩。大学了保研名额是有限的,平等的学生里面总有入选者和落选者。申请国外院校,英国的2:1学位大家应 ​​​​...展开全文c
文学超话#书评#
从东北三杰到前段时间理想国拿奖的杨知寒,东北叙事在形成一种风尚后逐渐也在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无论是林棹的《潮汐图》、林白的《北流》或是龚万莹的《岛屿的厝》,都将南方的本土方言以及对应的文化背景置入到叙事之中,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同样代表了对规范和齐整的普通话世界的 ​​​​...展开全文c
作为文学大家,伊格尔顿的文学素养算得上广博,但是他又不是那种掉书袋式的学究,而是时刻不忘自己作为西马领军人物的旗帜,动不动就要拉出资本家来批判一番。这本小说的题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乐观主义的批判,所以前半部分写得比较清晰一些。后半部分,雄辩的恢弘胜过清晰的论述 ​​​​...展开全文c
对于具有特定社会功能或类型电影的讨论本身,比刻意包装成艺术电影的文艺片更凸显一种批评的堕落。 ​​​​
关于购入股票和服务。
在看《我在北京送快递》,里面那么一段挺有意思:

经常有客户当面夸我,连带着夸起“S公司的服务就是好,和那些什么通不一样”。这每每让我感到尴尬,因为我向来是挺羡慕“那些什么通”的——他们送快递就是送快递,不用早晚开什么会,更没有丢垃圾、打好评之类的事情,也不会动 ​​​​...展开全文c
过大的自尊心容易生成一种傲慢,这无论在何处都是一种对自我的戕害。 ​​​​
纳瓦尔说学术是零和游戏,大概是符合布鲁姆的文学影响力的观点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远离学术的原因,因为多数人热衷主题仍然是反抗和自我满足,政治正确的风向更偏向“正和游戏”。 ​​​​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